这篇影评,我想抛开选角,来谈谈这部我翘首以盼的《第一炉香》。

202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许鞍华携带自己的新片《第一炉香》成功入围。抛开饱受争议的选角,《第一炉香》的顶级卡司阵容放在今天来看,不得不说是少有的,更是可遇不可求的。

...
顶级卡司

导演许鞍华,编剧王安忆,摄影执导杜可风,服装设计和田惠美,美术执导赵海,配乐坂本龙一...

然而《第一炉香》的豆瓣评分从开分的5.9降至5.5。毋庸置疑,马思纯和彭于晏无疑是大家讨论的焦点。但抛开选角,问题来了:

为何顶级卡司阵容之下,主创们仍然拯救不了这部电影的溃败?

于是,在电影扑街的情况下,我仍然选择了前往影院,观看了这部饱受风评的《第一炉香》。

...
LOVE AFTER LOVE

不容置喙,从导演到制作,这其中的每一位都是行业的精英乃至翘楚。

但放在一起,却加重了原著与电影间的“错位”。而这种疏离感,在这样一种“错位”之下,电影的弊病也因此被无限放大了。

这也是我观影后所产生最大的疑虑,“何以至此?”

【导演许鞍华】

身为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在中西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许鞍华,在与电影相伴的一生中,她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游走,不断探索着个体与香港这座城市的关系。

香港,在上个世纪英国殖民的年代下,城市个人的关系,于许鞍华而言,夹杂着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愫。

三次斩获台湾金马奖,并在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中荣获“终身成就金狮奖”...许鞍华,她不仅成为了全球首位获得该奖的女性导演,这项殊荣,更像是在世人昭示:谁说女性导演不能拍历史的宏大题材。

于是,我们看到了《天水围》。

...
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

居于香港边缘的元朗,在上世纪的80年代末,被港英政府发展成新市镇。

而天水围的30万居民多为底层劳工,其中包括很多来自内地的新移民。在这样一种逼仄的环境下,天水围发生过多起震惊香港的惨案。

...
许鞍华《天水围的夜与雾》

他们身处历史的夹缝中,身不由己。他们不断挣扎,这也像香港这座城市的宿命一般。

可当我们再把目光拉回《第一炉香》——

依旧是城市与个人。葛薇龙与香港,乔琪乔与香港,卢兆麟与香港,姑妈与香港。

可这一次,许鞍华却处理地不那么尽如人意。

《第一炉香》的小说,在第三人称的视角下,通过“欲望”叙事。小说的目的在于强化突出葛薇龙的四次沉沦与堕落。而她与乔琪乔的爱情却仅仅是“欲望”里的一部分。

“爱是燃烧而看不见的火,是疼痛而感觉不到的伤,是不能的满足,是无痛而又痛彻心扉的痛楚。”

然而改编之后,电影则彻底变成了“爱情”叙事。张爱玲笔下“华丽与苍凉”的人间底色,不见了。

而这或许与许鞍华导演的自身经历有着一些关系。终身未婚的她,似乎对于张爱玲笔下处处充满了算计的“爱情”未曾体悟。

【编剧王安忆】

没有完整写过电影剧本的王安忆,非科班出身的她,于我而言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之一。

★以下节选自王安忆与南方周末的对谈

王安忆:我真正坐下来写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在这之前我和许鞍华的讨论足够详细,因此在纸上写是很快的。写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个人和张爱玲相隔了这么一个时间段,根本没有能力去重新虚构人物的对话。我基本上就是用原著里的原话,再稍微派生出来一点。

前前后后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剧本的改编,就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而身为编剧的王安忆,或许对于文学与电影的这层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在电影里,王安忆选择淡化了物欲对葛薇龙内心的拉扯,却选择了美化了爱情对她的摆布。

而这恰恰是最要命的。

《第一炉香》所真正传达的,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子,如何在声色犬马的香港社会里走向沉沦,走向堕落。张爱玲试图通个对女人内心的情感剖析,来描摹出一个充满着欲望与虚荣的城市,进而刻画出在这个城市下充斥着爱欲的小人物,是如何心甘情愿地迈向堕落之渊。

在电影的结尾,改编成青春疼痛文学的那一幕或许不必再多说了。????

【摄影杜可风】

摄影方面,杜可风的确无愧于“王家卫御用摄影师”的名号。

说说几处印象深刻的场景:

影片开头,湿漉的香港,矗立在半山的小白楼,葛薇龙拾阶而上,让我想起了《寄生虫》里奉俊昊构建的阶层关系。在这样一种迷离而氤氲的氛围下,人物关系的迷茫与挣扎,在杜可风的运镜之下把控得恰到好处。

...
影片的开场

同时,影片中鲜明的红绿对比,杜可风运用了大量的鲜艳色调,使得世俗欲望之下的男女情爱一览无余。

可以说,杜可风极力还原了原著里的每一幕。

可我们还是无法置身于那个年代的香港。

可问题在于,现代化的场景布置下,一切都显得过于矫情了。精致而明丽的布景,在这样一种小清新下,人物的心理动机似乎并不足以支撑起张爱玲笔下所期冀呈现的“华丽与苍凉”。

没有了历史的代入感,没有恰到适宜的人物心理动机,就要求观者走进人物的内心的世界,这无疑如同高潮下粗暴的插入。

【配乐坂本龙一】

许鞍华导演曾不止一次地表明,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和坂本龙一合作。的确,坂本龙一的配乐为电影的成色增添了不少。可问题再于,他的配乐过于单一化了。葛薇龙的四次沉沦,若按照常理,理应安排四次不同的配乐来映照人物的心理。

就好比李安的《色戒》,张爱玲短短的一句话,就被李安改编成了三场床戏。并且层层递进,令人欲罢不能。

...
李安的《色戒》,被喻为对张爱玲最好的改编

链接分享:

坂本龙一 (さかもと りゅういち)《第一炉香 (试听版)》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ZlmPaG4J @QQ音乐

所以坂本龙一的配乐,在我看来既是成功的,却也是失败的。

【结语】

①在情节的编排上,王安忆对《第一炉香》稍作了改动。

葛薇龙的四次“沉沦”——她的心路变化历程,在这样的改动下却显得不明所以。

②身处异国的坂本龙一及和田惠美,他们对于张爱玲的理解蒙上了一层隔膜。

③身处上海的王安忆,又怎能感同身受那个年代的香港,那个时代的张爱玲?

而导演许鞍华,从《倾城之恋》到《半生缘》,再到舞台剧《金锁记》,她对于张爱玲的这份执念,似乎在她的心里埋下了深根。

或许,选择执导《第一炉香》,是她心头萦绕不去的念想。但把张爱玲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从来都不是易事。

于是她选择了大师班底,选择了孤注一掷。身兼各职的顶级卡司们,在这场改编的大戏之下,却没有意识到:文本与影像间的这种“错位”,在无形之中,在电影里被无限放大了。

试想,如果将《第一炉香》改编成舞台剧而非电影,是否会更为成功呢?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