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东尼奥尼通过一场异化的爱情故事对冷战时期欧洲各国社会实况进行拷问。初见便体会到安东尼奥尼的魔力在于对现代社会下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无处不在的人文主义危机的细致观察,所以本片中环境,尤其是建筑才是真正的主角,而人更多的是被吞没在影像构建构建出的灰色阴霾之下,作为一种内在驱动的工具,而并非主导全局的组成。全片从构图到自然环境,无处不体现着古典建筑与工业建筑的碰撞,就有如故事里维多利亚代表的“传统”与皮埃罗代表的“现代”的碰撞─彼此相交,近在咫尺,却无法交汇。这种关系代表了冷战时代下人们的空虚、冷漠,用虚伪的拜金主义掩盖有无处不在的恐惧,彼此之间的隔阂不断加深,无法言语、无法交流。大段的股票交易场景对人们浮躁、空虚心态的外部流出堪称绝妙,隐藏在电影隐蔽的讽刺在此犹如利剑直戳人心。

电影前半段是对于社会整体情况的高度概括─执着于追求爱情的前男友、为了炒股而变得疯狂的人们、满眼金钱却不顾女儿的母亲。在Anita家中对肯尼亚和意大利的对比亦是对原始和现代的对比,对后一幕跌股后变态的群众的讥讽可谓淋漓尽致。维多利亚犹如一只单纯的小鹿,在世俗的世界里徘徊踌躇。后半段抛弃传统叙事通过两人的爱情折射整个社会─短暂的快乐却充满隔阂、彼此接近却无法深爱。到最后八分钟抛弃角色站在高点辐射全局,延伸到社会层面的广泛凝视,也许其作用是对嘈杂-乏味这一有高对比度场景的一种狠狠回击,并超越了时空与形势的界限。电影的依然还是有着无限可能的艺术形式,不会随着拍摄的结束就共同落幕。因此上世纪影史留下的经典瑰宝并非是在快节奏剪辑的时代已经过时的无聊产物,而是不受时间流逝所限的大胆尝试,这批人制定的新的导向也给来者制定了更高的艺术标准,制造的电影艺术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