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最后的决斗》,结合这几天上海“红楼”的后续事件去看,真的越发觉得这个世界荒谬。电影讲述了一起强奸案,前面两幕都是两个男性(受害人丈夫和强奸犯)视角出发去看待这起强奸案,但是最后一幕站在被强奸的女主角视角才托出谜底,强奸犯强奸了女主之后,一边为自己开脱,一边利用宗教对女主角进行侮辱,丈夫觉得自己妻子被强奸,颜面扫地,于是要跟强奸犯来一场决斗,最后他取得了胜利,看似为妻子打抱不平,其实为自己报了私仇,妻子也不过是胜利的展示品而已。上海“红楼”事件,自今年一月份报道出来,不断有人在微博上面讨论,知直到前天晚上,该话题被封,禁止讨论。之后有个叫“赫兹实验室”的公众号发了一篇关于这件事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存在抄袭洗稿的现象,目前被举报删除。这篇文章最惊悚的是它在结尾说如果你需要帮助请联系“我们”,但是这个公众号并没有透露他们有任何为女性争取权益的资源渠道,之前该号也有诈骗恰钱的行为。因此这个公众号也不过是打着女性的旗号,却在消费女性事件,并为自己赚流量罢了。“红楼”事件的主导者是一个叫“赵富强”的裁缝,他官商勾结,逼迫女性卖淫,代孕,打胎,现在他被判刑了,还要夸当地治安立了功,当官的照样继续当官挣钱,没人去管他们是否受到了惩罚,没人去关心这件事件之后的受害女性现在的情况。而诸如“赫兹实验室”这样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公众号,也不过是沾点人血馒头,文章被删了就删了,反正他们想要的流量和关注量已经成功到手了。不管是电影也好,还是发生的真实事件也罢,女性从古至今都被当成物件,当成私有财产来看待。《最后的决斗》这部电影虽然有不少问题,但是依然很优秀,电影中的女主角为了争取自己权益,吼了两嗓子口号,最后却什么都没有改变,这种无力感,这些对女性议题的表达,比当今很多女权片都更加高级,因为它能反照我们的现实。
雷德利斯科特毕竟是从20世纪最动荡的时代走过来的人,这代电影人有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电影除了艺术性之外,还是承载着反映社会现实功能的媒介。而如今很多电影表达的都是些无病而呻的男女关系,又吵又闹的原生家庭,矫揉造作的青少年性启蒙,我并不是想去抹杀表达的多样性,但是这的确不像电影(cinema)该干的事,拍成电视剧和网大更好,因为观众们在一同走进放映厅观影那一刻,这就是个已经是个集体的,社会性的活动了。
我写短评,讨论电影的主题及其价值的时候,我经常要聊到这部电影的社会性或者政治性上面去,如果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社会价值,我还会打低分贬低得一文不值。我的这一点习惯得罪了很多人,并且经常被人诟病,批评我“你说的这些跟电影无关”,我会挥之一笑,这类人啊,不过只是迷恋电影的画面或者故事情节罢了,就像读诗词,本来只是普通读者,还非要装作自己是学究,一板一眼地赏析每个字,很好装逼啊!我为什么喜欢从社会方面去解读,其实以上说得很久很清楚了,如果要我总结一下,那就是“百孔千疮之下,我无法假装岁月静好。”不过话又说回来,一切纯属我的一家之言,实在不用较真,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表达我自己,我不会假扮上帝,随时“代表人民”。
电影能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复仇在我
确定十佳了。二刷完之后让我想到了我最爱的日本电影大师今村昌平的《复仇在我》。同样身为连环杀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活在父权社会的阴影下,想弑父却又不敢弑父,于是只能却伤害比自己更弱小的群体。开头那场车祸,我觉得是影史上最愚蠢,最不 ...
用列文虎克的追剧方式 打开《夜猫快递之黑日梦》
剧如其名,一场接着一场予取予求的黑日梦。一次性看完了, 13则寓言,13面人心,13个利欲黑洞,窥探完这一切也不过2个多小时,但我不想大谈特谈当我们直面人性时我们聊什么。说点有趣的,细思极恐的,不香?《分身剪刀》1 【配乐歌词的暗示 ...
实锤!陈正道真是好可爱的一只“熊”啊!
先不说郭富城的身份。这片的人物,他们的真实身份有即将倒闭的工厂厂主的儿子;失去母亲的女儿;失去女儿的小三;从小失孤的卡车司机。他们都代表社会的弱势群体或阶级正在坠落的人。而郭富城演了一个富豪,他窜了个局,让这些人组成一个大家庭。而有 ...
我看到的缺点,居然被其他观众当优点来吹。
太牛逼了,我昨天给这部电影打了三星,看着评分这么高,想泼一盆冷水,结果评分不降反升,从8.8变成了8.9,看来人民群众的眼睛果然是不雪亮的,个体在集体面前的力量是弱小的,注定也是悲剧的。即便是我会被骂得非常惨,这会是个悲剧,即便破9 ...
保罗范霍文颠覆了传统性爱观
我曾经和别人讲过:“以后我拍电影,永远不会拍床戏。”别人问我:“为什么呢?性爱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则回答道:“性爱确实正常,但同时也很私人。电影是属于大众的,画面上不应该出现这么私人化的东西。”我喜欢的导演伍迪艾伦是个不折不扣的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