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DT(theyshootpictures.com)在2021年收集了1983张影迷投票,每人选出25佳,总共5945部影片被提及,其中获得9票及以上共1005部。 在这份迷影榜单上,《2001太空漫游》以536票高居榜首,领先第二名《穆赫兰道》(423票)超过百票,是第十名《七武士》(259票)的两倍还多。得出:“《2001太空漫游》是影迷们的大众情人”这一结论并不夸张。从上映之初被嬉皮士们竞相追捧,到被后世影迷们奉为圭臬,《2001太空漫游》一直是人类电影作品的焦点,关于《2001太空漫游》的讨论永远不会终结。不禁令人发问:当我们谈论太空漫游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一.谁人不爱库布里克

...
“持摄影机的人”

T榜的1983份影迷导演投票中,库布里克再次以1476票摘得桂冠,领先第二名希胖(1086票)近400票。

与其他影史名作相比,《2001太空漫游》没有任何明星演员的光环加成,她独属于斯坦利.库布里克。谈论太空漫游,我们必然要先谈论斯坦利.库布里克。

任何导演都有自己的一套创作风格,创作风格归根结底体现的是导演的个人意志。不同种族、文明、信仰的导演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最后呈现出各种各样具有显著文化烙印的创作主题。从这个角度看,库布里克倒显得很开明,似乎很难把他和任何强有力的文化符号紧密相连。但在有关人性的探讨上,库布里克的电影在人性各个方面的探索中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这种高度的一致性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并凭借其独特的思辨色彩在影史乃至人类文明史熠熠生辉。

纵观库布里克毕生创作的13部长片,我们不难发现他始终在进行着对人性的深入探讨。斯坦利.库布里克可以说是一位“以人为本”的导演,人类、人类思维、人类文明以及人类未来是他最为关切的话题。在库布里克的影片中,仿佛一切都是虚无的:文明的演进、政治的对垒、科技的进步都只是披着靓丽外壳的虚寂,恰似那万年前白花花的兽骨。但在岁月变迁中,人类却经历了嬗变。尤其是在几次科技革命后,人类本性在科技加持下愈发异化。身处所谓文明社会,暴露的最多的确是动物本能。种种“返祖现象”不由得让人扼腕,痛心于人类的脆弱与渺小,也不由得让人感慨,屈服于这终极虚无的伟力与浩瀚。

...
虽杀兵从骨为核矣,而于库神眼人亦然

...

...
太虚中之人,与昔野泽上猨狖何以异

...

...
美苏争月,与争利物,复何知文明进止

...

二.沉默的力量

库布里克擅是一位用隐喻的大师,他作品中的画面设计、饱和度配比以及配乐无不是为了展现他的终极命题服务。尽管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具有极其精巧却各不相同的表层结构,但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确是颇为深刻且高度统一的母题。和其他好莱坞导演相比,库布里克往往回避那些可具体到某个题材的、反映社会日常的大众议题,他最为擅长的是在展现抽象事物的过程中探索深层次的精神命题。他的作品常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倾向,确很少通过劝服达到效果。“沉默的力量”在《2001太空漫游》中显得尤为有力,并对情节推进产生了巨大作用。《2001太空漫游》中的太空作为故事展开的环境,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在此已经失去了其强大魔力,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在此已经不再被遵守,而是回归了一种原始的丛林法则,或者说进化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2001太空漫游》打破了当时人们对科学的固有认知和对太空的基本构想,并引导人们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过去,思考未来。

第一幕开始,时间来到距今300万年的非洲大陆,鲜活的生命出现前,库布里克用一连十二组空镜头给出大量信息:红日初升、植被萌芽、荒野暴骸

...

...

...

...

...

...

...

...

...

...

...

...

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只有无序的噪音

...
太空行走

...
大卫和弗兰克对话

...
二人商量对策后戛然而止的黑幕时刻

...
弗兰克出舱的快速剪辑

...
弗兰克被哈尔“牺牲”

三.悲观主义者的哲学思辨

曾几何时,尚未而立的库布里克还在用温情点缀《光荣之路》的结尾

...
Christiane Kubrick in Paths of Glory(1957)

然而到了《2001太空漫游》中, 库布里克已完全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在影片末段,大卫在黑石碑的指引下,进化成为太空星孩,孑然一身的星孩最终自由地漂泊在浩瀚的宇宙中,他的存在脱离了一切已知科技的制约,突破了一切前人影片的构想,在人类终极命题上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影片的末尾,在沉重的悲观思辨中,库布里克仿佛给予了人们些许希望——等待人类的是永恒无尽的轮回。

...
大卫与黑石碑

...
太空星孩

永恒轮回(Ewig Wiederkehren)由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提出。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 借彼斯琐罗亚斯德教教主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扬了“永恒轮回”的论断。 尼采对于轮回的方式进行了区分,从根本上与过去的在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者脱离开来,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毫无意义、虚无缥缈的,此生的你注定只是在对前世的你简单重复”的观点加以反驳。与其相对的查拉图斯特拉的永恒轮回思想则显得大相径庭,认为永恒轮回的根本问题是“你是否还希望一遍两遍乃至成百上千遍重复现在的人生?” 如果拿这个问题进行自我拷问,那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们必然会在回顾所有经历的基础上,杜绝所有“不希望重复的事情”,以此获得更好的下一世。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不同于虚无与悲观者的根本在于:他的永恒轮回是选择的结果——“你是否还希望一遍两遍乃至成百上千遍重复现在的人生?”如果人们真的能用自己的每一世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那么到最后得到的答案必然是一个正面的反馈。因为人的每一世都在对前世周遭进行整理、归纳、提纯,理论上所有的黑暗面在最终都会消失地无影无踪。尼采的永恒轮回不可谓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再回归。

而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结尾的处理较尼采而言则显得更加冷峻: 巨大的星孩在黑石碑中孕育而出,自母体出发的他游荡中飘向地球,冷静地望着这蓝色星球,若有所思。这在永恒轮回中诞生的星孩和地球相比显得是这么硕大——之于黑石,他是新生儿;之于地球,他是造物主。库布里克认为,在这人类被科技异化了的时代,需要的是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他创造一切,毁灭一切;赋予一切,却又审判一切。而在上帝的注视下,这颗星球上的所有物种都必须回归自己应有的生活状态和应具备的情感体验,人们必须回归自我,杜绝不合理的贪欲和暴行,不要妄图试探一切、挑战一切、征服一切。说到底,《2001太空漫游》还是库布里克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的感慨神伤。

四.屹立不倒的黑石碑

《2001太空漫游》之于科幻片,是一座屹立不倒的黑石碑。 任何一部诞生于1968年之后的有名有姓的科幻片都不免受到她的启迪,直到今天其影响力仍旧在不断地扩大,给后辈影迷无尽的浮想,赠后世导演以无数的启发,甚至说予后代人类子孙永恒的思辨方向也不为过。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作品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以及极为宏大的格局,他的电影不仅仅拘泥于那片宽宽窄窄的幕布之上,而是真正耸立在了这片巍峨浩瀚的穹顶之下。关于“人”以及“人的一切”使库布里克超脱于其他的众多导演,在哲学思辨的道路上迈进。他的作品,从最初剧本的选择到最终作品的剪辑期间所一直呈现的母题展现就是导演思想的哲学化表达。《2001太空漫游》对于科技发展与人性桎梏之间冲突、理性批判和感性顺从之间对立的探讨在当下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身处20世纪的库布里克深深融入了那个时代,却又远远超然了那个时代。库布里克将电影从简单的用来叙事、记录的影像画面拔高到了表达思考、思想对撞的鲜活媒介。在库布里克之后,电影在时间、空间层面都得到了根本性拓展,电影从此愈发成为人们思想的触角。

被分为库布里克之前和库布里克之后的,不止有电影,还有我们整个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