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983年《城南旧事》改编成电影的时候,林海音奶奶已65岁,1918年出生的她经历了军阀割据、北伐战争、国共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48年去了台湾,60年出版《城南旧事》一书,到83年也真是历经世事变迁了。影片开头,秋冬季节的茫茫群山正如林奶奶的年纪与经历,沧桑中带着点淡淡哀愁的女声用老年林海音的视角展开,一下子将人拉入一段古老的回忆。山景镜头从枯黄的野草逐渐转为颇有生机的绿叶,也隐喻着回忆的主角即将走入那段充满青春生气的年少岁月。
p2-镜头从长城这一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意象,转入长城脚下的骆驼队,再又骆驼队引入桥梁和建筑,逐渐靠近城市人群。驼队上坐着是从北方漫长跋涉而来的老人,驼铃声声带着神秘和陌生的色彩,正如故事的主角和她的回忆,逐渐走近,逐渐清晰。
p3-回忆声止,《送别》声起,《城南旧事》四个大字浮现在驼队和钟楼之上,接着一段静静的创作者介绍,人的心思好像也随着这似有若无的曲调慢慢飘远,慢慢纯净下来。
p4-西北来的驼队由画面左边入场,走入一幅北京冬日平民市井图,屋檐上的积雪、冰凌,抄手的大棉袄和皮帽子都在诉说着天气的寒冷。抱着孩子的长辫姑娘向左走去,背影莫名像秀珍,不过秀珍从来没有抱着孩子的机会,好似一处对比。驼队走过挂着牌子的妇科诊所接着左转,左下角跑进一个穿蓝棉袄的小男孩打破了画面和气氛的安静,穿红棉袄的英子由宋妈带着从镜头右边上场了,与跑动的男孩相比,画面中的英子并不引人注意,仿佛回忆悄悄展开时我们自己有时也并未意识到。如果仔细看的话,男孩一路向右跑,恰好跑到英子前面,其实很像导演也怕我们注意不到英子的出场,故意安排了一个带动画面的男孩把我们的视线引导到英子跟前。驼队接着向前,走过推着运水车来来往往打水的井窝子,走过聚在一起晒太阳的人群,走过靠在大门上玩着辫梢晒太阳发呆的女子——这个在回忆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名叫秀珍的“疯子”,走过……
p5-最后骆驼落脚点在哪呢,在英子家门口,明明宋妈前景里是跟英子在一块的,到了这一景里,英子才走过来呢,宋妈已经在门口跟驼队的人一起忙活了。还没骆驼头高的小英子,左看右看,眼神与动作里充满了好奇与惊喜。不需台词,只一个景别,几个动作,忙碌的被雇佣的大人和悠闲贪玩的小孩子的日常生活气息就表现出来了。
p6、7、8-古灵精怪的小英子一会在家门口观察模仿骆驼咀嚼干草的动作,一会跑进家里问爸爸骆驼为什么挂铃铛,并在得到爸爸实用性的回答后,并不满意。小孩子的世界啊,万物有灵、童真烂漫,总是对一切都充满了平等而美好的想象。见地不俗的爸爸也保护着英子的这份赤诚与纯粹。
p9-镜头转至门外,宋妈不舍地送走自己的丈夫,嘱咐他好好照顾小栓子,表现着一位常年在外见不到孩子的母亲对儿子的想念与担忧。此时的惠安馆门外也是一位母亲,而且也是一位几年没有见过自己孩子的母亲。她们一个将在之后的日子里失掉自己的儿子,找不回自己的女儿;一个早因在孩子降生后就与之分别而思念成“疯”。一老一小,一内隐一外放,不同的境遇,同样的为人母的痛苦。
《城南旧事》(一)
...
...
...
...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城南旧事》(四)
p1、2、3、4-秀贞拉着英子,轻手轻脚地走进思康住过的屋子,那份小心翼翼,好像生怕吵醒午休的思康一样。破败的屋里暗暗的,除了窗台,就只有秀贞的脸上落满了光,仿佛秀贞心里又有了希冀。进屋是落灰的铜盆架和扫灰的掸子,右手边是桌椅,桌子 ...
《城南旧事》(三)
p1、2-耷拉脑袋,垂着手,一边贴墙走,一边用另一只手的指头划过粗糙的墙壁,英子那种小孩子期待落空的无奈泄气真的太能激起人的共鸣了。漫无目的往家走的英子,抬头遇到又出来门口晒太阳的秀贞,这一时刻,两个孤单落寞的人,两颗干净清透的心, ...
《布鲁克林》——异乡打工女孩的成长日记
幽暗的街道,孤独且昏黄的路灯,黑乎乎的玻璃,影片开头消沉的氛围压的人喘不过气,一如女主低落的情绪,亦如现在发霉的我和外面阴雨的下午。 女孩艾莉丝是爱尔兰小镇青春正好的年轻姑娘,但跟母亲、姐姐一起努力生活的她在这个贫瘠的小镇却找不到 ...
1987年9、10月份《电视连环画》中的87版《红楼梦》
·9月份一、连环画部分(有删减掉的卫若兰片段)1-23-67-1011-1415-1819-2223-2627-3031-3435-3839-4041-44·10月份一、连环画部分(大结局)1-23-67-1011-1415-181 ...
写在《冰雨火》即将完结
像一场梦一样,《冰雨火》居然播出了,并且就快要完结~前天没忍住,一口气超点看完大结局~怅然若失,第一次觉得这么急匆匆地看完结局一点都不好,这七集给的东西太多了,一时消化不过来,还是一集一集慢慢看更有味道~时间回到两年前的五月,那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