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3、4-秀貞拉着英子,輕手輕腳地走進思康住過的屋子,那份小心翼翼,好像生怕吵醒午休的思康一樣。破敗的屋裡暗暗的,除了窗台,就隻有秀貞的臉上落滿了光,仿佛秀貞心裡又有了希冀。進屋是落灰的銅盆架和掃灰的撣子,右手邊是桌椅,桌子上随意放着茶盅、污髒的油燈、倒了的筆筒,再往裡間,是落滿了灰塵的桌子、笤帚、硯台、書。櫃子裡的書亂七八糟地散在地上,像被人搜查翻動過,呼應前文思康是被帶走的革命青年人設,一地淩亂的書沒被收拾過,這屋裡應該很少有人進來。書櫃旁邊是土炕,鋪着薄薄的毯子、放着簡陋的棉被和一隻破箱子,炕頭上還有隻陶瓷油燈。牆上是思康的圍巾,挂着灰塵。屋子裡的陳設都表現着思康寒門學子、苦讀求學的形象。秀貞慢慢地打開箱子,拿出裡面的大衣,坐了下來,大概睹物思人,又陷入了回憶。陽光從土炕上頭的窗戶裡照進來,照在牆上,照在皮箱上,也照在秀貞和英子身上。秀貞讓英子和她一起把箱子擡出來,曬曬大衣,英子順手把買來的風車放在了炕邊上。跨院外邊,英子爸爸跟秀貞母親寒暄着秀貞的近況,英子聽到爸爸要走,知道自己也該回家了。雖然但是,英子你的風車忘拿了喂,好漂亮的風車呢,小孩子心性就是這樣,注意力轉移的快,新鮮勁兒過的也快,自己的東西也總是“丢三落四”。
p5、6-英子跟在爸爸後面進了家門,媽媽對着淘氣的英子又愛又恨、哭笑不得,嘴上責備着,手裡的撣子卻高高舉起、輕輕落下。英子心虛地看一眼媽媽,又朝爸爸一吐舌頭,低着頭偷笑着跑進屋裡。爸媽對英子真是無奈又寵溺。英子進屋直奔茶壺,媽媽嘴上向丈夫抱怨着英子的頑皮,但見英子抓茶壺困難,早順手就把茶壺接了過去,給英子倒水。爸爸拿了晨報坐在躺椅上,媽媽擰了手巾給丈夫遞過去,倆人商量着英子上學的事。英子大概是真渴了,直到聽見爸爸“恐吓”說“不聽話就打”,才停下喝水,回頭朝爸爸皺鼻子一哼。這麼可愛的女兒,哪家父母舍得打呢。
p7、8-妞兒終于來找英子玩了,倆人在西廂房,看小油雞、對立站着打秋千。黃色、黑色的毛茸小雞仔兒、藍底白花的妞兒、紅格子的英子、明亮的眼眸、無憂無慮的笑臉,多麼缤紛的色彩、多麼快樂的童年時光~不管旁邊放着什麼,閑置的煙筒爐子還是破舊的竹筐,不管環境有多麼簡陋,隻要有朋友、有一點好玩的東西,這就是孩子的天堂。
p9-鏡頭一轉,一隻大手正抓着一隻小手,在練描紅。鏡頭拉遠,原來是爸爸和英子,看來英子确實剛接觸毛筆字,即使被爸爸握着手,這字寫的也力道不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之花”,太熟悉又太久遠的語文啟蒙回憶了~英子家境确實不錯,父母也很有修養審美,屋裡不光擺着花卉、座鐘、青花瓷瓶,挂着花鳥畫,連桌子上的煤油燈都是搪瓷帶花卉的。而在這裡,最不引人注目卻又最重要的,是擋在煤油燈後面的一副字,内容是《墨子·修身》裡的一段“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遊。”《修身》是《墨子》的第二篇,主要讨論品行修養與君子人格問題,強調品行是為人治國的根本,君子必須以品德修養為重。這一段文字的大意是“意志不堅定的人才智也不會通達,說話沒有信用的人行動也不會有結果。占據财物而不能分享給别人的,不值得與他交友;不能信守原則,辨别事物不廣博,對是非分辨不清的人,不值得與他交遊。”屋主的修養決定着房間的陳設,房間的陳設又影響着生活在這的人。這副《修身》,在這即是林父的精神表達和立身之本,塑造着林父學識淵博、追求卓越、注重品德修養的知識分子形象。
p10、11、12、13-教完英子描紅的爸爸回到躺椅上,一旁的媽媽正在勾毛線,橙色的毛線對應橙色的耳墜,不僅細節,也使得畫面顔色不雜亂。爸爸說一聲“來”,媽媽就知道把報紙遞過去,一些生活化的老夫老妻的默契。媽媽提醒着丈夫時局不好,讓他不要再管革命青年的事情,而英子爸爸卻不以為然“一句怕什麼……都是些了不起的新青年”不僅彰顯了英子爸爸的傲氣、骨氣、眼界,也正對應了屋内挂着的那副《修身》。夫妻倆說着說着就提到了秀貞的思康,意識到這事不便讓英子知道,忙停了嘴,看英子的反應,怕她聽到,其實英子在母親說到“到處抓人,抓的都是些學生”時就已經注意到父母的談話了。英子裝作認真練字的樣子,眼角斜覷着父母進了裡屋,才慢慢擡起頭、停了筆,眼神呆滞而迷茫。煤油燈的火焰隐約晃動撩動着英子的小小心事,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把英子的思緒勾遠了~伏案寫字的英子、勾毛線的媽媽、教寫字的爸爸,電影裡的英子真的擁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

...
p1
...
p2
...
p3
...
p4
...
p6
...
p8
...
p10
...
p12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