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二十岁出头一事无成,成天惹是生非动不动进局子。

有一天突然冒出一个很有名望地位的人,将孤儿领到一所古色古香的房子里,扶上了大堂正中第一把交椅。

一群男女老少在堂下肃然而立,对着孤儿纳头便拜,称孤儿是某个流派失散在外的唯一传人,所有人都是他的后辈子弟。

这既不是某一篇都市打脸爽文的开头,也不是黑社会开堂口,当然也不是什么邪教聚会。

这是一部号称弘扬国粹中医、受国家广电重点扶持、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由著名编剧六六“潜心七年”打造、吴刚、赵露思、罗一舟主演的电视剧《后浪》的情节。

...

虽然网上早已差评一片,但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我还是坚持将这部剧目前更新的集数全部看完了。

观看这部剧的过程,我只想说:

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关于这部剧的剧情,我只想说:

陈腐恶臭、装神弄鬼、悬浮做作。

这是一部从故事立意到剧本设计、再到演员表现,全部一无是处,不断地刷新观众认知底线,胡说八道、粗制滥造的烂剧。

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国粹中医,要靠这样的作品来弘扬,那无疑是对传统和国粹的抹黑。

如果我们的影视行业,潜心打造七年、汇聚一堆老演员、新顶流,就交出这样的作品,那无疑是行业的悲哀。

01 立在流沙上的主题

《后浪》主要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江州中医大学校长任正新(吴刚饰)一心想要弘扬中医。在多年的行医、教学活动中,任正新深感到中医在当今时代的式微衰败,痛定思痛,他认为现代的教育模式很难让中医发展起来。

任正新想到的办法是,恢复古法教学模式,采取传统的师徒传承制,这样才能带来中医的伟大复兴。

于是任正新辞去了江州中医大学校长职务,专心办起了中医传承班。他的同门师弟、江州中医大学校长继任者吴善道(曹可凡饰)向他推荐了一个人选。

从小无父无母、在福利院长大的孙头头(赵露思饰),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就在社会大学接受再教育。她日常的工作是给人送外卖,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容易跟人发生争执,还喜欢干点见义勇为的事情。

所以孙头头的日常,不是在送外卖的过程中跟客户发生冲突,就是因为行侠仗义被抓进局子。

任正新就是在公安局找到了孙头头,她因为见义勇为打伤人,结果需要出十万块的医疗费才能获得伤者谅解,否则就得坐牢。

任正新掏钱把孙头头从局子里捞了出来。然后带着他去了自己师父、同时也是自己老丈人开的中医馆。

在坐上医馆大堂正中那把交椅、接受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男女老少大礼行拜之后,才知道自己竟是传说中“姜氏针法”的传人。

一个中医门派等着孙头头去传承,辈分上,任正新也得叫她一声师叔。

任正新的中医传承班,除了根正苗红、血统纯正的传人孙头头,还有任正新的儿子任天真(罗一舟饰)也是几代家传、一门少主,毫无疑问的中医世家血统。

其他的一些学员,似乎就有些马马虎虎了。

有律师出身的杨小红(张萌饰)、抱着卧底心态的西医儿科医生彭十堰(周澄奥饰)、小镇做题家赵立权(朱俊麟 饰)等人。

任正新带着这样一批学员,练字、背古方、深山闭关、采茶制药、游学讲座、治病救人。

一张白纸、飞扬跳脱、不学无术的孙头头,慢慢被感染,跟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传承中医道统。

弘扬中医、传递道统,这应该就是这部剧想要表达的主题。

很可惜,从目前的剧情来看,这个主题只能说是一个建立在流沙上的伪命题,从根上开始就错了。

首先剧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今中医式微,该如何恢复兴盛、推广到大众中间?

剧里吴刚饰演的任正新想到的答案是,恢复古代的师承教学模式,由他这样一个大师,办一个传承班,师徒教学。

在这里,我们先把中医、西医,或者说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争论抛到一边不谈,光看到任正新提出的这个思路,就感到匪夷所思。

一个现代教育体系的大学校长,想要将一门学科发扬光大的模式,是摒弃现代大学教育,恢复古代师徒制度。

你知道这有多荒唐吗?这相当于认为清华大学的教学模式,不如孔子带着徒弟游学!

像孔子这样的古圣贤当然伟大,他伟大之处在于在蒙昧蛮荒的时代,开创了一种教育体系,让平民也有接受教育和启蒙的机会。

后人沿着孔子的路,摸索了两千五百多年,发展处了现代教育体系。

然后现在,有人认为一门学科的衰败,根源在于教育体系的不匹配,想要回到孔子时代。

...

这样的认知是一个大学校长做出来的,荒唐到让人瞠目结舌。

就算中医有独特性、神秘性,我们再退一步,开绿灯,顺着这个思路延续——

寻找中医继承人,为什么必须要看血统呢?

孙头头的人设是“姜氏针派”传人,但她一天也没学过中医,压根连自己家人都没怎么接触过,怎么判定她就是传承人的合适人选呢?

如果一门学科的传承,靠的是血统的垄断,那又怎么可能弘扬光大呢?

一个濒临失传的医学门派,像是寻找转世灵童一般根据血脉找传承人。

一堆学中医的人,抱着一堆江湖作派习气,向着一个一无所知的白丁顶礼膜拜。

这不就是守着一套陈旧迂腐的规约制度,故步自封搞小圈子吗?都这样了,就别谈什么弘扬光大、推广到大众了吧?

从根上开始,这剧的主题就压根是不成立的,那围绕着这样一个建立在流沙上的主题,强行推动的剧情,自然也就是强拉硬扯、胡编乱造了。

02 粗制滥造的剧情

这剧的主题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但是编剧很鸡贼,想办法要把这个漏洞补上。

于是除了孙头头、任天真这样的血脉传人,又给这个中医传承班找了点别的成员。

一般来说,为了剧情好看,肯定是要设立一些不同立场、性格的人聚在一起才行嘛。

于是一个不相信中医的西医儿科医生加入进来,一个出身草根的医学生也进来了,一个完全没基础的理性都市独立女性律师也进来了,一个小护士也来。

好了,你看,我们大师班,有小镇做题家,有送外卖的,有精英律师,你凭什么骂我们搞血统传承?

然而实际上,这一波真是漏洞百出、越描越黑。

这个中医大师传承班,既然口口声声要超越现代大学教育、弘扬中医文化,那么他的招生过程为什么又如此的率性随意呢?

张萌演的那个杨律师,因为跟自己打官司的对手猝死在自己面前,受了刺激,路过医馆,心有感悟,就加入进来了。

这颇有点古代小说里常出现的,人生突遇大变,大彻大悟,遁入空门的意味。

其实这也没什么,问题是,你这个大师班招生标准是什么呢?

如果想要走高精尖的教学模式,那就该从中医学生里层层选拔,找到真正的这一门类的可造之材,加以悉心培养吧?

如果是走平民科普路线,那就变成扫盲班了,别谈什么超越大学教育了吧?

围绕着这样空洞、经不起推敲的主题来发展剧情,自然是无从谈起,只能生拉硬扯、胡编乱造。

为了体现中医的种种玄奇之处,那就日常让吴刚一家子互相切切脉。这切脉有多厉害呢?

连你头一天晚上穿没穿袜子都能从脉象上看出来。

然后赵露思和罗一舟,去趟超市,就能碰巧遇到一个肚子疼晕倒的姑娘。罗一舟一切脉,就能断定这是生理期到了,现场就能来一场急救。

最神奇的是,回去跟爹妈一说这女孩的脉象病症,吴刚两口子立刻能断定,这姑娘是宫外孕!

这已经不是医学,这是玄学。

这个宫外孕的女孩,原本是个开美甲店的,出来自主创业,挺好一姑娘。

编剧觉得不够精彩,这儿给你埋着扣呢,原来这姑娘是一富二代,每天生活在父母严密监控、爱护之下,于是才会叛逆,不小心宫外孕,结果还出现了躁郁症的表现。

然后这躁郁症姑娘,自己家里喊打喊杀的,让罗一舟接来自己家医馆,立刻跟小猫似的,黏在他背后了。

我很想问一下六六女士,一个衣食无忧、被父母严密控制、监视的富二代,是怎么出来自主创业开美甲店的?

反转咱也稍微合理点好吗?

剧里为了表现中医的神奇,讲了不少玄之又玄的理论,比如说什么真正的名医都隐藏在山野间、哪哪儿有个老神仙,医术神乎其技,根本不是现代人所能理解的。

这不就跟传统武术一样吗?一说起来就是真人不露相,一露相就是雷雷、马保国。

弄出了不少神奇的药物,比如蝙蝠屎夜明砂、人尿之类的。

当然最为神奇的,还是能够治疗瘫痪的古方神药,感谢这个剧组的慷慨无私,让我们都记一下这个神奇的方子:

三百年以上老宅灶头上的瓦片,童子尿浸泡21天,磨碎后老黄酒送服。

此外家里有小孩的,不妨也留意下剧里给小孩退烧的火锅汤、去疹子的蛋黄油。

说实话,这些药方确实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

鲁迅先生早就写过: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一对、被锤烂的鼓皮、人戴过多年的烂草帽……

鲁迅先生的结论,我就不说了,想必大家心里都清楚。

还有吴刚像扫地僧化解萧远山和慕容博恩怨那样,谎称病人仇家已死解开病人心结之类的情节。

只能说,飘散着一股浓郁的鸡汤味。

另外剧里面搞了不少上山闭关修炼、采药采茶、穿汉服、练书法等场景,也有许多师道传承、礼仪规矩等等所谓“传统文化”。

山清水秀,一群男女上山走走,呼吸下新鲜空气,穿着汉服一起写写字,确实挺治愈、挺放松的,这种玩意儿,宣传文化旅游是可以的。

但是中医的弘扬,还是应该致力于找出其真正的科学之处,像屠呦呦那样,根据中医启发,找出青蒿素,那才是正途,而不是舍本逐末,搞这些形式主义。

03 集体灾难式的表演

主题悬浮虚假、剧情胡编乱造,但是给这剧真正致命一击的,还得是演员灾难式的表演。

赵露思演的孙头头,因为给客人头上扔外卖、打人、闯红灯等情节,已经遭到了无数的口诛笔伐。

说实话,我觉得这也不能怪赵露思,毕竟,编剧就是这么写的,剧情就是这么走的。

但是啊,你演成这样,真的不应该啊!

赵露思演的孙头头,是一个粗鲁、跳脱、不拘小节、野性十足的孤儿少女。

剧里面这样安排,无非是想来一出顽石点头、浪子成才的成长反差戏份。

可是赵露思的表演,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咋咋呼呼,装疯卖傻。

演技靠全靠挤眉弄眼,台词基本靠扯着嗓子吼。

罗一舟则奉献出了当今年轻小鲜肉演员的绝技:面瘫式表演。

...

当然了,吴刚、江珊这样的“老戏骨”在戏里面的表现同样乏善可陈。

任正新、宋灵兰,这俩夫妻的日常戏份,处处体现着一股矫揉造作的味道。

拿腔拿调的家人互相切脉、时不时的说教和心灵鸡汤、俩人装嫩拌嘴的尴尬日常……

从头到尾透着一股子装腔作势的刻意别扭感。

一部剧,从立意到剧本到演员表演呈现,最终都全部失败、一无是处。主创人员真该好好反思了。

这剧的名字叫做《后浪》,寓意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一代人奋发向前,接过前人传承,进一步发扬光大,更加朝气蓬勃、气象更新。

然而整部剧表现出来的却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暮气沉沉,改名叫做《朽木》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