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久没有在院线看到一个这么纯粹地美着的故事。
 太久没有看见好到这个地步的巩俐。
 
 霸王别姬,蝴蝶君,色戒。
 一些演员,一些间谍,一些女人。
 于堇是三者的和。
 而她们所有人的故事,都只讲述了一件事情:扮演,是最真实的谎言。
 真实到自己也会相信,会割下一部分自我做交换。欺骗着他人又损耗着自己。
 
 于堇从诊所返回舞台的时候,扮演和真实交汇到一起。
 谭呐对她喊出了剧本里的两句词。
 “你来了。”
 “你变得好像另一个人。”
 没有人认识她。无论在戏里还是戏外。
 所以她最后的屠杀必须要在剧院完成,表演发生之地。她要在这里杀死自己的所有角色,杀死缠绕着自己的所有人,直到杀死自己演过最后一个角色的丈夫。
 由此,她重新成为自己。也才能够真正拥抱她的爱人。
 
 但是,同时,于堇最后究竟成为了什么,没有人可以断言。
 曾扮演过的两任角色的丈夫死去(张颂文和小田切让),让她杀死了身为妻子的自己;通过对苏联父亲的背叛,她逃离了身为女儿和间谍的自己;她在剧院完成屠杀和出走,看起来,似乎也剥离了作为演员的自己。
 演员,间谍,女人,逼迫她进行表演的三重身份都被破坏殆尽。
 可她最后还是躺在了导演的怀里,依然没能真正摆脱演员的身份。她究竟是作为于堇在爱着谭呐?还是作为戏里的角色在延续着爱意?
 从表演发生的那一刻开始,真相就已经彻底迷失了。
 
 除于堇以外的角色,的确都会显得极单薄,像是协助她完成整场演出的工具人。
 谭呐就不必说了。他像是于堇为自己设立的一个坐标,迷失时能抓住的稻草。
 其他男性,都是这场谍战中无聊的玩家,也是无能的棋子。
 可能只有白云裳,作为一个年轻版的,弱小的,尚未成熟的于堇,作为她的崇拜者,同样具有间谍和女性双重身份,并致力于也成为一个演员……有着更丰富的解读空间。
 她当然也在扮演中迷失,也因此能和于堇共情。她贪慕着扮演者能获得的光和热,但并没有相应的能力和魄力,也就无法活到最后。
 
 而本片的女性主义表达,可能反而无需多言。
 刚好也可和《色戒》相比,色戒是扮演角色并成为角色,是接受命运,被屠杀;兰心则是剥离角色,反抗命运,杀死丈夫,欺骗父亲,以己力改时局。白云裳作为于堇的追随者,也向欺凌者的阳具捅了一刀。
 女性在战争中的能动性被发挥至极。
 
 其实观影前半小时,我简直晕得想吐。脑海里满是三号厅办兰心放映的推送里,说的,会给到场观众准备呕吐袋。
 我心想,真是必要又实用。
 但随着情感的铺垫,巩俐对于堇的诠释,痛苦和迷失慢慢变得粘稠,娄烨的晕眩也终于从眼睛转到了我心里。
 娄烨的风格对我来说一直是这样,不能共情时,只能感到头痛;能够共情时,眩晕和晃荡则真正成为撼动人的力量。
 如果说风雨云是乱成一团的烟,是不可解的混沌,情绪浓稠却无实质,人物动机不可理喻;兰心就是雾气缭绕的戏台,挥开了底下是有东西的,戏中戏的结构,“扮演”与迷失的核心主题,都使它成为可进入的。
扮演是最真实的谎言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观剧随笔(更新至第三集) 
 1-3集由于需要兼顾的人物和支线过多,文本上确实不如第一季那么无可挑剔了,第一集凯特琳的心路,维克托出走时和杰斯的对话,包括很致命的第一集进攻皮城的那批祖安人的心理,写得都不太令人满意。但是整体的创作思路依然非常好。比起将双城之战简 ...
 给我一个年轻的爱人,一张年轻的面孔,一颗年轻的心脏 
 可能在当下我尤其能够感知到苏菲身上衰老的诅咒。当你看着生活被日复一日的永恒的劳作吞没时,衰老正因悄无声息才格外令人恐惧。本来就只有平凡的面容,如果不再年轻实在是不知道自己还剩下什么。城堡的影子在小镇的远方一闪而过,房间外的同伴们谈论 ...
 对婚姻的反写与对审判的审判 
 律政的部分很普通。心理咨询、小孩证人、被告的虚构作品被作为证据等等元素实在都是美国律政剧玩剩下的,参见《捍卫雅各布》。镜头语言和声音设计也是稳定有效但缺乏亮点。但剧本实在写得太好了。精准,锋利,恰到好处。作为一个关于两性关系的文本, ...
 拥抱世界,拥抱朋友 
 的确看不懂。但好像从来也没有懂过宫崎骏。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更不懂,有时会自顾自地把他界定成没什么表达欲只想讲故事的人,也是等我厌倦了“懂”这个字之后才开始特别喜欢他的电影。对我来说,他最伟大的能力甚至不在于想象力,而是那种跨次元的通 ...
 二周目的魔法 
 我之前就写,上班以后的日子像是人生的二周目,再也没有一条明确的主线,一个必须打到的敌人,有的只是陷入重复的日常和一点点消磨被转换成麻木的乐趣。但又正像全剧第一集最开头打倒魔王回城的辛美尔所说,生活此时才真正开始。所以魔法才是那般令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