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霸王别姬》《背靠背,脸对脸》。

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的巅峰之作,这三部电影在评分上也是国产电影的天花板,9.3、9.6、9.5。

尽管都是上品,但是与《活着》《霸王别姬》相比,《背靠背,脸对脸》的知名度似乎并不如它们。

...

可是,论质量和深度,《背靠背,脸对脸》绝对称得上一个“好”字。

而且这类电影早已绝迹了,因为如此直白地表现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内部争斗和官与民的关系的电影已经不可能通过审核了。

...

这次黄建新没搞大色块的色彩,也没整非常规的构图。

更没用花样的表现手法,多重的叙事方式和新奇的类型片,没什么先锋性,只是讲了一个故事,但单凭这个故事就值满分。

因为这种故事我们每一个有过社会经历的人都在经历,然而我们却只能看透不说透,可这个“透”字在现如今的电影中已经绝迹了。

...

《背靠背,脸对脸》以文化馆的明争暗斗折射整个中国的官场、体制、为人和世态。

每半分钟就是一次人情世故,每一句台词都是一次处事教学,每处都透露着算计,机关算尽后又回归到和为贵。

人情社会真是一门大学问,这种学问中国研究了几千年,却没有一份完整详细的教学资料,《背靠背,脸对脸》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

...

《背靠背,脸对脸》中有四条线。

第一条线是明线,王双利跟老马、小阎在馆长之位上的争斗。

王双利是市文化馆的副馆长,工作能力突出,对待下属关怀,当了几次代馆长,大家都以为他可以转正了。

...

...

可是,上边却空降了其他地方的副乡长老马担任馆长一职。

老马一辈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不了解文化人的圈子,王双利与李会计等人联合起来,略施手段便让老马招架不住。

先对向老马投诚的老罗开刀,李会计用一张老罗报假账的报销单给了一记下马威,让选错队的人擦亮眼睛。

...

...

其二是王双利、李会计以及为文化馆盖歌舞厅的石经理,他们三人联合让老马难以下台。

市里要下来进行卫生检查,但歌舞厅的工程在王双利和李会计的操作下,一直缓慢施工,导致工地上堆积了大量垃圾。

...

为应付检查,老马以撤销合同,处理他们为由让他们把工地清理干净。

但他们说平民百姓被处理了还是平民百姓,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老马违反合同还需要向他们赔款,他们白赚一笔,反倒很乐意。

...

主管文化馆的冷局长对老马的办事不力大为恼火,领导即将下来,工地垃圾根本来不及打扫。

王双利适时站出来,建议用布遮住工地,既美化了市容,又可以在布上写上标语,用于宣传。

上边的领导对此法大加赞赏,还提议在全市推广,王双利帮冷局长解决危机的同时,还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老马再次处于下风。

...

最后,在一次抗洪救灾的摄影展览上,王双利和馆里的摄影师猴子合演了一出好戏。

冷局长本不想大肆宣传自己深入一线的行为,但秘书小阎认为做工作就得让老百姓知道,争得冷局长的同意后,在文化馆办摄影展。

...

...

冷局长在灾区的照片都是老马拍的。

王双利和猴子故意选了一张冷局长被人撑着伞,身上一尘不染的照片。

与其他人满身污点相比,冷局长做的事完全就是面子工程,这让冷局长在领导面前丢尽了脸,老马也下了台。

...

这一次,王双利认为自己当馆长应该稳操胜券了。

然而结果再一次令他失望,冷局长的秘书小阎成了馆长,馆内一切事务一手抓,王双利被迫开始第二轮斗争。

与之较劲中,王双利被气病了,明白了小阎走上层关系,自己斗他不过,便不再用心工作,天天吃单位油水,上班摸鱼。

...

只是小阎毕竟太年轻,一上任就把王双利阵营的老宋、猴子等人处理了,还跟馆内的肖乐乐乱搞男女关系。

王双利之前有恩于猴子,猴子为报恩,也为保全自己临时工的职位,故意让小阎新建的电影院买他朋友手中的光碟。

不过,猴子在其中做了手脚,这批光碟中有许多有色影片,等到影院一放映,猴子就报警,有了负面影响,小阎被冷局长训斥。

...

可小阎的涉事不深不止轻信他人和不知轻重。

他跟肖乐乐之间不正当的关系被发现后,两人选择一起私奔,最终让他的领导冷局长受牵连下台。

徐副局长成为局长后,在文化馆开会,让王双利回来参加工作,对馆长一职已经不抱希望的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

这条线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但明线之下还有一条暗线。

那就是徐副局长和冷局长的政斗,王双利、老马、小阎都是徐副局长的棋子。

徐副局长知道王双利能力强,但他想要扳倒冷局长,必须借王双利之手,于是有了老马的走马上任

...

老马不懂文化馆的工作,与王双利的相处肯定会一团糟,工作也会不到位。

届时上边就会因用人不当处理冷局长,自己也就有机会取而代之,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王双利把这些麻烦都给解决了。

...

...

既然老马不中用,那就举荐小阎,他是冷局长的亲信,冷局长不会怀疑。

这一招果然好使,徐副局长利用小阎的年轻成功当上了局长,这时棋子也就没什么用了,王双利便可以心满意足的当馆长。

...

明暗线之外,还有励志线与现实线。

在那个困难年代,王双利的父亲在地里刨食儿,街边修鞋。

供养儿子上了大学,学文化,当了文化馆的副馆长,一家人从农村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对于普通人来说,算是出人头地了。

...

可王双利同人斗了多年,他依然还是个副馆长。

因为他没背景,只搞群众关系,斗不过走上层关系的,毕竟群众嘛,风不刮向我们,谁在乎我们闹不闹,而一旦闹了就没有好下场。

...

也许正是这种寒心让黄建新看透了本质,选择了顺应潮流。

黄建新之所以在后期转型拍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片,是因为他想拍得电影看着太累,人们想看快乐的。

...

《黑炮事件》《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得让人思考。

武打、枪战、动作、爱情,观众爱看便可以赚钱,也就更受资本家喜欢,慢慢成了主流,黄建新的先锋性被迫被挤到边缘地带。

这种不甘,黄建新在《背靠背,脸对脸》中就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这年头,人们都忙着挣钱,谁还看电影啊,有什么好看的。”

...

黄建新的先锋、改变、顺从和不甘,同样也是中国电影的现状与滞后。

从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开始,中国电影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尽管随后经历了战乱,但是中国电影的发展并没有停滞。

1948年费穆的《小城之春》达到了中国电影的一个巅峰,让电影美学上升了一个高度,其对于中国电影的重要性不亚于《公民凯恩》改变电影的叙事方式。

...

之后第三代、第四代电影登堂入室,让中国电影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中间遭受十年动乱的侵蚀,电影的多样化变成了只有样板戏,可创新电影艺术的火种留了下来。

...

...

到了八十年代,在第三、四代导演的帮助下,意气风发的第五代导演不断地革新中国电影艺术。

张艺谋的色彩,陈凯歌的表现手法,黄建新的先锋性,田壮壮的类型化探索,他们一起让中国电影走进了第三个黄金时代。

那时候的电影不是宣传工具,讲究导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艺术的革新,对民族和文化的反思,这才有了中国电影的百花齐放,并扬名国际。

...

然而这种大好局面停在了1989年。

随后中国电影迎来了严苛的审核,导演们很难再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在这一时期逐渐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第六代导演大都成了地下导演,这也让中国电影的创新从大范围变成了小面积。

...

再加上港片的如火如荼,好莱坞的冲击。

全球经济化导致内地的电影必须全面接受市场化,此后电影不再追求艺术,票房成了首要目标。

...

赚钱就是好电影,不赚钱只谈艺术就是耍流氓。

这种大势让本就属于向成年期过渡的中国电影深受打击,电影的创新连九十年代都不如,这十几年基本处于停滞,甚至落后的状态。

...

以前好歹讲艺术,现在不止只看票房,还成了工具,电影的发展前途很难明朗起来。

所以《背靠背,脸对脸》在故事之外,更像一个预言,“这年头,人们都忙着挣钱和斗争,谁还关心电影啊,有什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