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987年,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第一次被搬上电视荧屏,这部由王扶林导演执导的电视剧在央视一经播出,可谓万人空巷,收视率高达70%。随后,在全国掀起一股“红学”热潮。迄今为止,该剧已在各大电视台重播了千余次,影响了几代人,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30多年过去了,这部电视剧的影响依然存在,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亦从未动摇。在豆瓣上它的评分高达9.6,甚至有评论称是“大陆电视剧镇山之宝”,观众对其的喜爱可见一斑。

...

...

在80年代艰苦的环境下,这部总投入只有680万元的电视剧何以经过时间和人民的考验而被奉以经典,人人为之称颂?其成功之处主要有六点。

改编

...

电视剧的拍摄首先要有剧本。众所周知,《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公原著,剧本改编较容易。而四十回是续作,许多地方是违背曹公本意的。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话,是不能参考后四十回的续作的,这就给剧本的改编带来了难度。

好在,当时的剧组有一支强大的顾问团,成员包括周汝昌、冯其庸、沈从文、曹禺、杨宪益、蒋和森等众多大师,而且他们是自愿参与,不要报酬的。

...

尤其是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对红楼梦的剧本尤其得关心。据编剧周岭回忆,周汝昌先生每期剧本都等着要看,“不给他送他会不高兴的,给他送慢了他会着急的,看了剧本以后不让他说话是不可以的。”可见其用心之深。

在对前八十回原著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又参考了众多红学家的研究成果,最终的剧本设计摒弃了续作宝玉疯癫、凤姐掉包、贾母迫害黛玉、后“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创作了香菱之死、探春远嫁、袭人被逐、宝玉离家、黛玉之死、贾府抄没、诸芳流散、贾府消亡等剧情。符合了曹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本意,也获得了红学界和红楼爱好者的广泛认可。

学习

...

1983年,红楼剧组成立。随后派出了一支选演员组到全国各大省市挑选演员,从一万多候选人中选定了60多人进入剧组。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大部分非专业出身,从未有过影视表演经验。比如元春的扮演者原本是售货员、妙玉的扮演者原是皮鞋厂的工人。

为了让演员融入角色,剧组于1984年春夏两季在北京的圆明园和八大处开设了两期学习班。

演员们在学习班的生活很规律:上午先跑步锻炼、练身段,然后去教室听红学家讲课,学习、理解原著;下午所有学员谈上课体会,然后各自搭小品、试角色;晚上就练习琴棋书画,学习古代的礼仪,算是一种放松。

其实不只演员们要听课学习,当时导演、编剧、服装师、摄影师等都参与了学习,谁都不愿放弃这个聆听“红楼天团”授课的机会。

正是有了演员们的努力学习,才使我们看到的剧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那么的赏心悦目,也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探春下棋、黛玉写字、惜春画画、黛玉弹琴等绝妙画面。

真实

剧组在拍摄过程中,竭尽全力做到真实。不像现在电视剧打人的假打,剧中打人的情节都是真打,演员们可谓受尽皮肉之苦。

贾政打宝玉、王熙凤打平儿、薛蟠打香菱、柳湘莲打薛蟠都是真的动手,打的实实在在。

在一次薛蟠打香菱的剧情中,薛蟠一巴掌下去,打的香菱的扮演者陈剑月老师耳鸣了二十多天。

扮演王熙凤的邓婕老师在演最后裹在席子里被拖着走那一幕时被冻晕了过去,差点休克。

...

试问现在的电视剧哪个还能做到这样?一些演员动不动就用替身,受到一些诸如擦破皮的轻伤都要发微博求夸奖。对比前辈们的付出,岂不可惜可叹。

场景

原著里的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地方就是大观园,那电视剧的拍摄也同样需要一个大观园。好在,著名建筑设计师杨乃济先生早就有了大观园的雏形,做了设计图,这就为剧组建造大观园提供了依据。

83年年底,剧组为北京大观园的设计举行了多次设计论证会论证杨乃济先生的设计图,很多红学家参与并提出了参考意见。对大观园一花一木的布置,潇湘馆、大观楼、怡红院等建筑的位置关系,甚至水系的流动方向都进行了周密的论证,以求最大程度上还原原著中的那个大观园。

...

但仅在北京大观园一处场地取景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为此,剧组历时三年,辗转了10个省市、41个地区、291个景点,以达到最好的拍摄效果。

服装

...

除场景选择之外,87版红楼还有一个为之称道的就是人物的服装设计。剧中主要人物的服装,除具美感外,是与人物的地位、性格等相匹配的。这为该剧增添了不少色彩。

这些服饰的设计主要归功于服装设计师史延芹老师。史延芹老师在三年的时间里为剧中上下四百多号人设计了共2700多套服装,仅王熙凤一人就有74套。

因为红楼梦没有具体的年代,史延芹就决定参考中国历代各个朝代最美的东西,经过自己的设计和规划,大胆地创作出一个红楼梦年代的服饰。为此,她翻阅了很多关于古代服饰的资料,并到各地的博物馆去详细观察古代的服饰,还多次去上海访问红学家邓云乡等人寻求意见。

...

她要追求的,是服饰要表现人物性格内心深处的东西,要与人物的精神高度契合。林黛玉是高雅的美,所以衣服颜色多为白、淡蓝、淡绿;贾宝玉是既活泼又单纯,衣服颜色多为大红色与白色的结合;而王熙凤性格泼辣,故衣服颜色比较强烈,诸如黑色、石青、桃红。可以说,每一件衣服都倾注了史延芹老师的艺术审美和追求。

信任

...

信任对于87版电视剧的成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一个信任是中央电视台对导演王扶林的信任。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在将拍摄《红楼梦》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王扶林后,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忠于原著。对具体的拍摄不作任何干涉,给予其极大的信任。

第二个信任是导演王扶林对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的信任。对于电视剧红楼梦的作曲,王立平先生是毛遂自荐的。他主动找到王扶林导演,与之长谈,最终获得了王扶林导演的认可。他随即就向导演提出了要求:红楼梦所需的所有曲子,他要全部独立完成。

红楼梦曲子创作是很难得,因为原著中只有词,没有一个音符,这就要求作曲家要无中生有。而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让一个人去独立完成,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的,但王导同意了。

当时剧组选定了《枉凝眉》作为主题曲,全剧组都在等着听。曲子创作确实太难,王立平先生生生拖了一年,才把最后的曲子拿出来。放在今天,让你创作一首曲子,别说一年,一个月拿不出来,走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导对王立平先生深深的信任。

正是有了信任,才有了《枉凝眉》《葬花吟》《分骨肉》《聪明累》等15首我们耳熟能详的红楼梦曲子。真真做到了“满腔惆怅,无限感慨”,所以它们至今仍在传唱,经久不衰。

...

经典绝不是偶然,而是众人苦心追求得来的结果。正是在导演、编剧、演员们、服装设计、摄影师等全体剧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有了这“不可逾越的经典”。

一入红楼难出梦。不只读者和观众们难出梦,就连87版红楼梦的诸多演员在电视剧拍摄结束后也没有走出这个梦。

许多演员在拍摄完87版红楼梦之后,再也没有参与其他的电视剧拍摄。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终身没有走出林黛玉的影子;妙玉的扮演者姬培杰后信佛,并改名姬玉;晴雯的扮演者张静林后改名安雯。

可见,《红楼梦》原著之魅力,87版红楼梦电视剧之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