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高分电影的基本元素:
一个人=《一切尽失》
一个人+一条狗=《那山那人那狗》
一个人+世界末日=《人类之子》
一个人+世界末日+一条狗=《我是传奇》
一个人+世界末日+公路片=《艾利之书》
一个人+世界末日+公路片+绝症=《负重前行》
AI=《我,机器人》
AI+情感=《超能查派》
AI+情感+世界末日=《人工智能》
……
全部加在一起是什么?
一个人+世界末日+公路片+一条狗+绝症+ AI+情感=《芬奇》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芬奇》集众多元素于一身,剧本打磨堪称亮点满满、泪点豪华。
而其中,大部分元素都是配料,核心的只有两个:

一、一个人(孤独)
为了营造一个人的孤独感,故事背景通常会这样设定:
1、海上
海难,孤零零飘在无边无际的海中,人类最渴望的是什么?
水、食物,还有因极度寂寞而奢望得到的……交流。
于是,编剧通常会赐给他一个动物。
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只老虎;
又比如《我是传奇》(虽然故事不是在海上,但同样荒芜),一条狗;
最不济也得给个排球,画上一张脸,自言自语模拟交流……来自同样由汤姆·汉克斯一个人演出的《荒岛余生》。
《芬奇》的编剧很大方,先是一条狗、一个机器车,为了能真正交流说上话,又给了男主一个AI机器人——杰夫。

2、世界末日
世界末日可怕之处不仅限于缺乏交流,更在于——人类间的不信任。
丧尸病毒、外星人可以明防,却难防人心暗地里的叵测。
《负重前行》《惊变28天》《釜山行》《丧失乐园》《寂静之地2》……一大波末日电影最终都变成了公路片,沿途除了躲避丧尸与外星人,还得谨防来自同类的陷阱与暗害。
但最终,主角们还是依靠彼此之间残存的那一点点信任到达了目的地——人类最后的家园。
《芬奇》里的邪恶人类藏在那阴暗处,整部影片未示人面目,只是以尾随的车灯增添危机感,表达方式愈发高级。

3、太空
浩瀚无垠的太空,绝对的孤独。
《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星际探索》《星际穿越》……
孤独中,宇航员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是对家人的思念,是——爱。
最后时光里,芬奇惦记着久未谋面的父亲,他放不下的是父亲唯一留下的纪念物——一座桥的照片。
而他留给杰夫的纪念物有两样:一条狗,一座桥。

二、AI(启蒙)
几乎所有的AI启蒙电影都由最初的无知萌萌哒吸引眼球,以最终与主人分别催泪结尾。《芬奇》未能免俗,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和前述的“一个人(孤独)”形成完美的互文对应:
1、交流
杰夫和影史里的所有AI机器人一样,最初阶段都是学习如何与人类交流。
从简单的咿呀学语,到完整的句子,再到懂得幽默说上几句俏皮话,杰夫是个好学生。
从最初只能提供知识输出,到偶然性与芬奇触发人生哲理讨论,再到执着挖出芬奇深埋的内心世界,杰夫是个好捧哏。
“交流”成为芬奇与杰夫的相互需求,一个愿问、一个愿答。两情相悦,却只在朝朝暮暮。


2、信任
芬奇给杰夫上的第二堂课,是不要相信其他人类。
这让杰夫很困惑,因为这违背了机器人三大定律。
它很快就从血的教训中领悟了这一点,并在自己的启蒙教育中记下了“人之初,性本恶”的金句。
但芬奇很快又给了他一粒球,希望它和狗狗古德伊尔之间建立起信任。
这又让杰夫感到困惑,因为机器人三大定律里同样也没这一条。
他懵懵懂懂意识到,什么是朋友与伙伴?是“信任”。

3、爱
芬奇匆匆离去,没能给杰夫留下太多指引。
他留给杰夫的只有一条狗,与照顾好它的遗命。
杰夫很迷茫,也很绝望。他才来到这个世界没几天,还有很多危机应变与为人处世需要向芬奇学习。
可芬奇已经去往了天国,而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在短短的相处时间里,芬奇是个好老师。杰夫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与狗狗建立信任,最重要的是——杰夫学会了“爱”。

这是AI启蒙的最高境界,它触发了杰夫成为“人”的所有情感条件。
站在金门大桥上,他看到了它的美,听到悬索在空中歌唱,进而能体验到……真正的人生。



彩蛋:灵魂一拷问,在世界末日未曾来临的时光里,你是芬奇?还是杰夫?又或者,只是一条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