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并不是主角叶问,而是李钊。对,就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开始李钊就是一个警察,在这里我觉得他是代表着体制里的一个普通的利己主义,他包含着我们所有人应有的样子,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有诸多的缺点。刚开始在茶楼,他第1次登场,拿着枪傲慢地恐吓叶问,我觉得就是代表着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傲慢。此时的他,无论是对叶问还是对中国武术,都充满着一种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傲慢与不屑。这不是正正代表着我们现代人的心态吗?自以为科技的进步可以取代文化的底蕴,殊不知科技进步的深浅,背后还是文化所决定的。

第2次登场就是金山找和叶问比武,在比武过后,李钊生生地被叶问展现出来的功夫所折服,从而对叶问推崇至极,我觉得以其说叶问高深的功夫征服了李钊,还不如说是在精神层面上那种气度,那种不争之争,征服了李钊。这一刻开始,李钊觉醒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李钊、叶问、金山找,还有清泉,每个人的命运被重新的打乱,他们也在战争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叶问和清泉继续办着工厂,还是坚持理性救国图存的思想,他们与李钊比较起来,人物自然是高大很多。而金山找索性就当起了土匪打家劫舍,这也是相当符合这个人物最初的性格,或者是他的底色,那就是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活下去,他靠的就是他的功夫,他的能力。而我们反过来看看李钊,他没有叶问何清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也没有像金三角一样的个人能力。要在这个乱世中活下去,他只能做日本人的翻译。汉奸这顶帽子,在生存与死亡之间,显得微不足道,轻若鸿毛。可是他不甘心的,否则最后这个人物也不会得到升华。结局他趁乱踩断日本军官的腿,渲泄自己压抑已久的不满,但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不满,更多是代表着整个民族发起反抗的一种呐喊。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叶问总是拿打外国人来显示自己的民族情感,我们要看到的不只是表面上痛打外国人的那种所谓的快感,更多的是要领悟影片中那种民族奋起图强的精神,这也是叶问系列要告诉我们 的东西 而这种精神绝对不是所谓的民粹主义。我依然相信,每个时代甚至是我们所处的这一个时代,依然需要有更多像李钊这样的人。或许我们平凡,但是绝不平庸,在大是大非之前,能勇敢地发出呐喊。

以上此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