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在波动Laterratrema(1948) Laterratrema:Episodiodelmare/TheEarthTrembles/大地震动

导演:卢基诺·维斯康蒂

编剧:安东尼奥·彼得兰杰利/乔万尼·维尔加/卢基诺·维斯康蒂

主演:AntonioArcidiacono/GiuseppeArcidiacono/VeneraBonaccorso/NicolaCastorino/RosaCatalano/RosaCostanzo/AlfioFichera/CarmelaFichera/RosarioGalvagno/AgneseGiammona/NellucciaGiammona/GiovanniGreco/IgnazioMaccarone/GiovanniMaiorana/AntoninoMicale/安东尼奥·彼得兰杰利/卢基诺·维斯

语言:Sicilian/意大利语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1948-09-09(意大利)/1952-01-15

意大利 160分钟/152分钟(法国)/92分钟

大地在波动Laterratrema(1948)的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西西里的一个小渔村,演员都是当地居民。《大地在波动》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中涌现出的一部伟大电影。
在田园般的西西里小渔村,渔民们世世代代从事着古老职业,按照祖先的方式生活,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们一直被鱼贩和船主欺压。为他们遭受的不公平所打击,年轻渔民尼奥联合其他人奋起抗争,他们因扰乱治安被捕。尼奥不想屈服,他说服家人抵押了住房,自己做起了经营。
然而,在一次暴风雨中他们失去了渔船。走投无路之际,年轻的渔民被迫回到鱼贩手下,接受了他们卑劣的条件参加工作。他们失去的不仅是家庭,村民间的团结也丧失了。

大地在波动Laterratrema(1948)的短评

  • 米粒

    维斯康蒂不论是拍没落贵族还是挣扎的底层都这么好。主角是受过进步思潮影响的青年渔民,他本想通过抗争与改革,来改善被压迫的境地,但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改革方式是小资产阶级的,如何抗得过大资产阶级呢... 大海吞噬一切,结局看似悲剧,却也用它指出这条路的行不通;最后的镜头悲怆但光明

  • 谋杀游戏机

    新现实主义唯美派,演员全部是真实渔民。团结并非轻而易举,最终难逃剥削牢笼。几乎全由镜头段落组成,中近景,景深镜头,连续横摇,把握事件整体性,客观展现血泪生活。《天堂电影院》里银幕上放的片之一

  • 焚纸楼

    「应该尽全力为群眾工作,但不要指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群眾是我们工作的对象,但只要他们一天象现在这样浑浑噩噩,他们就一天不能成为我们的同志,」(托尔斯泰《復活》)

  • Accattone

    影片的重点不是放在片头说的剥削关系,而是通过无产者各种方向的自救活动的完败,悲观地宣扬共产主义立场。老大一身反骨无人支持,做个体户众叛亲离;老二被逼无奈走上犯罪道路;女儿选择委身政府寻求庇佑,或在维护着传统家族的名誉并重蹈覆辙。大地已经难堪重压,浪潮迟迟未能掀起,无论思想层次,还是群众条件,共产主义遥遥无期,成为墙上渐渐剥落的镰刀斧头。其实这样处理有点像左派精英对待底层革命那种典型态度?
    都说维斯康蒂前后风格差异大,个人感觉仅限于题材上。作为新现实时期作品,运镜细腻无比,细节(宗教画像和全家福,偷钱出城)印象深刻,画面无一分一毫多余,破败喧闹的小渔村拍得过分的美。只是多余旁白和无节制的情绪渲染过多,兄弟泪眼朦胧四目相对之下就差直接喊出无产者们联合起来。仿佛导演在急于表示脱离自己所属阶级。

  • 给艾德林的诗

    3.5 巴赞的点评其实已经从头到尾说得相当通透,维斯康蒂的左翼有容乃大或悲天悯人,要投射出共产运动客观的无助与局限,却少了后面方法论真知灼见的一半,从新现实主义内部的诉求到其资产阶级的根本站位上,即不允许也有心无力,本身不需要质疑他的真诚,但根源上基本是一股朴素的左,还没有理论上纲上线之后那么恐怖和无解。

  • 欢乐分裂

    #重看#siff@新衡山;“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除了无法逾越的阶级对立,亦有长幼有序的伦常秩序,挑战既定道德与游戏规则的人,往往要付出惨重代价;典型新现实主义风格,饱含深沉的同情,苦难的大海,载不动许多愁。

  • 淼

    第一部维斯康蒂:一个来自戏剧背景信奉共产主义的贵族来到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拍了一部纪录片式夹杂一点诗意的戏剧性现实主义长片。在 1948 年那个时候,这种类型的确在美学和叙事上还算优秀,但也只能居于二流:在法国给雷诺阿打下手的维斯康蒂学到了景深镜头;戏剧出身的他使得指导非职业演员绰绰有余;剧本缺点明显:角色脸谱化,不够立体,很戏剧,可能也跟家庭背景有关:毕竟贵族和渔民这两个阶级差了多少个中产,再加上基于个性,可能导致了巴赞评价其“缺乏内在激情”的诟病——不是真正信社会主义,能力再好也拍不出爱森斯坦的那种震撼力和感染力。除阶级对立外,还展现了家族伦理,可能与维斯康蒂的个人经历和偏好有关。

  • Muto

    如果将《大地在波动》交给布列松来拍,那么《很可能是魔鬼》的样子。所幸,这里是维斯康蒂的地盘。在这部以大地为名的作品里,他也真正实现了《洛可兄弟》没能实现的事:贵族精神的落地。作为本片的核心人物,纳多尼是一个尝试通过资本原则改变自身命运却因遭遇挫败而一蹶不振的人,而这一求而不得的境况不仅是共产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凄凉写照,同样也是作者夹在这个悲剧里一如既往的私货。于是我们看到,想要帮助「渔民」认识资本主义原理的《邮差》最终放弃了他逻辑推理式的演讲,改用写诗和拍电影这种更为「沉默」和「感性」的方式来呼唤志同道合的朋友。影片里的「大地」明显是一个带有双关语义的暗喻:它既指向一望无际的大海,也指向漂浮在海上的每一只小船,它们在整体沉静的海面上制造着一波又一波的「局部」运动。

打开App,看更多热门短评

大地在波动Laterratrema(1948)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