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娼妓LaMamanetlaPutain(1973)的剧情介绍
故事围绕着一男两女的三角恋爱,一个无业游民的知识分子,却有两个女郎争相爱他,一个是年轻护士,以美妙的性技巧和情色笑话令他得到感官的满足;另一个是徐娘半老的女友,却供应他的食宿。他们以为享受齐人之福,三人大被同眠,结果搞得大家痛苦不堪,最终一个试图自杀,另一个以结婚作为回心转意的条件,筋疲力尽的他只好向婚姻投降。
母亲与娼妓LaMamanetlaPutain(1973)的影评
他想要什么?
吉尔贝特金发碧眼又怀了孕,因此她又是母亲又是娼妓,所以亚历山大向她求婚。被拒绝并不使亚历山大太过于伤心,因为有着无条件给养他的另一位母亲——玛丽的存在,一位并非金发碧眼的半老徐娘。维罗妮卡正是娼妓身份的分裂,她的“大屁股、美丽的乳房 ...
让“女人是什么?”进行到底
这个电影的结尾不就是最庸俗的走出俄狄浦斯的happy ending吗?连精神分析都至少装模做样地撇清了自己的一切edifying职责了,最“早”的后-新浪潮电影居然开始发出某种“回到xx”的号召,太下头了。“婊子”不存在,“孩子”倒 ...
my own private nyff memo
2020-08-23 "you'll never be the same in three hours."——推荐这部片的人如是说2022-10-05 在Lincoln Center看了第二遍,想到之前 ...
亚历山大的下场讽刺性印证了片名:对他来讲,女人不是母亲便是妓女,这观念使他成为第一受害者,既不能长久包养又不能永远做情夫,痛定思痛之余结婚乃是解决之道,但是面对浪荡成性的人来说,结婚意味着告别青春,面对残酷的现实。
洪尚秀一辈子都想拍却拍不出来的电影
大概是现阶段最不愿意看的一类电影,无休止的情感问题、知识分子的宣泄、哲思的抒发让人甚是疲惫,这是某种语言构建美感的电影,成于语言也会困于语言,抽离了情节甚至是运动的纯语言电影会让人越来越疏离,无法理解这些让主人公痛苦的事情究竟如何影响了他们,总是在两段感情中纠结执拗于具体的选择,于我来看只是某种甜蜜的烦恼罢了。
真奇怪,第一次觉得利奥德长得和于佩尔一模一样,这个没有从68中醒过来的年轻人没有财产、抵抗一切价值、在咖啡馆看书、可以和两个女人做爱却也谈不上很想做爱。可能因为他前所未有的瘦,显出了一种法兰西式的寡毒和脆弱,上女妆和自我剖述时很美。利奥德在说,“母亲”与“娼妓”在听,他们都肆意随性,却又满腹心事,带着存在主义的哀愁。Eustache客串的应该是那个偷轮椅的艺术家,仿佛暗示了一种潜伏在旁的目光。三人聚首之后的一段室内,面孔在黑暗中出镜入镜,不觉得是摄影机移动,反而像是漆黑宇宙中灵魂的漂泊。
四小时大闷片,看完我脸都黄了。母亲与娼妓是导演对于女性爱情观的两种定位,一种是神圣的被爱的需求,一种倾向于自暴自弃。为了渲染气氛和放大细节而将片长拉伸到四个小时,展现了导演力求文艺的美好愿望,但是,那些看过的人你们真的一边哈欠连连还一边觉得棒极了么?
让·厄斯塔什的新浪潮余烬之作,如此冗长而极简,琐碎而迷人。慵懒的摄影机,永恒的中近景,黑白光影与有源声响。新浪潮的标志性面孔让-皮埃尔·利奥德依旧在性与爱之间彷徨游移,无所事事却不断谈论着哲学与社会,集酒鬼与烟枪于一身,永远颓丧、失意而不知餍足。大量关于电影的痕迹——尼古拉斯·雷、报纸大标题“莱昂内万岁!西部片万岁!”、布列松、茂瑙,米歇尔·西蒙。漫溢着怀旧感伤音乐的唱片机,收音机,咖啡馆,床榻。萨特,贝尔纳诺斯。恋母,女性解放,终将破裂失衡的三人行关系。| 向外科医生要求切掉一只手并为其书写墓志铭 | 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1000年之后或之前的图景,草木从残败的路基中长出 | 世界将由孩童、士兵与疯子所拯救 | 我不做任何事,将一切交于时间 | 堕胎医生是新时代的罗宾汉,手术刀将剑取代。(8.5/10)
本质上是个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名字取的真不好听~以后有机会要好好的再看一遍,今天一直断断续续又心神不宁,大概在票子搞定前都会处于这种状态【抓狂
没看多少,太垃圾了,根本不可能看下去。别跟我说年不年代的,放啥时候都烂,假的要死。叫这么个傻逼名,拍给大学生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