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Rosetta(1999)的剧情介绍
对于在贫穷中挣扎的人们,活下去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18岁的萝赛塔(艾米莉·德奎恩ÉmilieDequenne饰)就是这么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她的母亲是个自暴自弃的酒鬼,没有谋生能力,沉湎于和底层男人们的性事当中,生活的担子,完全落在了萝赛塔的肩上。
母女俩住在流动车上,萝赛塔还没能找到固定的工作,但她的心底却有着倔强的求生意念。在这样恶劣的人生境遇中,为了求得一份工作,她甚至不惜与唯一的朋友交恶。只因友情在生存面前显得太过脆弱。命运没有眷恋这个顽强的少女,她终于在人生的半路陷入崩溃,选择自杀。然而,命运又一次给了她无情的嘲笑。
母女俩住在流动车上,萝赛塔还没能找到固定的工作,但她的心底却有着倔强的求生意念。在这样恶劣的人生境遇中,为了求得一份工作,她甚至不惜与唯一的朋友交恶。只因友情在生存面前显得太过脆弱。命运没有眷恋这个顽强的少女,她终于在人生的半路陷入崩溃,选择自杀。然而,命运又一次给了她无情的嘲笑。
罗塞塔Rosetta(1999)的影评
笔记/2023.6.28
《罗塞塔》,可能是现代(同时也是达内兄弟自己)唯一的伦理电影。晚上我重看了一遍,它显得是如此特殊。当然,如果要拿基耶斯洛夫斯基,拉斯·冯·提尔的部分电影,甚至是李沧东和金基德一些不太美好的影像来反驳我,我会说他们拍的是道德电影。这里 ...
《罗塞塔》字数略超的短评…
细节上相当出彩的底层女性叙事:食物(全片基本没摄入过过蔬果和蛋白质)、水源、声音(噪音)、性爱、酒精以及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疼痛和吹风机。底层叙事的立场没什么问题的。从对穷人卑鄙、懒惰叙事的反对开始,前半段的罗塞塔在追求尊严和正常生活 ...
认识电影的心理历程及视觉表达下的《罗赛塔》
一直以来我很抗拒了解电影的各种形式。在我心目中,电影是充满情感的,如果我将与电影之间的这块留白填满,从电影理论出发去享用一部电影的话,那这个过程必定是充斥着机器运转时的噪音。我从未开始过,便如此坚决地以为,自始至终我都习惯于跳过理论 ...
达内兄弟的“冷”与“暖”
在1996年发轫之作之作《一诺千金》崭露头角之后,从1999年的《罗赛塔》到2019年的《年轻的阿迈德》,他们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进入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他们总是聚焦生活,用简单朴素的镜头语言去捕捉生命的真实与感动。他们拥有自己所 ...
罗塞塔:对他者的一次看见
首先是惊讶于原来还可以这么拍,同时也看到了同样是现实主义,FIRST那些新人导演以及平常的作品和达内的差距或者差别在哪里了,圆首的秘书已经把能分析的分析完了,就做个笔记吧。https://mp.weixin.qq.com/s/JsR ...
达内兄弟的突破之作,获1999戛纳金棕榈与影后。1.如此残酷而无望的底层现实,永无休止的重复人生:跑着穿越马路,翻越篱笆,在草丛管洞中换鞋,用自制饵瓶钓鱼,还有一次次拼尽全力的过激抗争。2.达内兄弟完美诠释了“展示,不要告诉”的真谛:摇晃的手持跟拍长镜头,景别以近景和特写为主,限制性视角,充分利用画外空间的自然声叙事,零配乐(仅有一段叙境内舞乐作为唯一的欢愉时刻),对主角内心活动不作任何说明与解释——风格与内容卓然贴合。3.令人酸楚的腹痛时刻与电吹风带来的微末暖意。4.罗塞塔一路奋战,仅仅只是想要一份工作,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这也成了贯穿达内兄弟作品的母题(从[一诺千金]至[两天一夜])。5.吃鸡蛋的段落极具真实感,而那段时长5分多的苦苦搬运煤气罐(与环绕身边的摩托声)的长镜头,更是点睛妙笔。(9.0/10)
“你叫罗塞塔,我叫罗塞塔。你找到工作,我找到工作。你有一个朋友,我有一个朋友。你不会一成不变,我不会一成不变。”被罗塞塔的喃喃自语戳中泪点;影片结尾,罗塞塔拧开煤气,准备和酗酒的母亲一起死,结果煤气不够用,只好出去买煤气,这悲惨又冷幽默的一幕让人哭笑不得。
然后...我就迷上了达内...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感情在生存面前一文不值,人生就是这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状态。
达内的片子,挑厉害的看个三部就应该是极限了……
如果单从电影内部看,达内作品都趋向于一种完满性(五星)。但这种小品极度道德化倾向,反过来弱化影片社会性,这也是达内面上有力但实质最无力地方。专注拍摄底层是永远看不到社会结构性问题,结果就是底层与底层之间不体面互掐,进而还引发中产观众发出“可怜之人必有...”简直助纣为虐
最后她哭的时候,这片子才算完满。
无愧金棕榈(以及最佳女主),生活的痛和命运的玩笑啊,都在这里面了。最后她的哭就像紧绷了一个半小时的弦,突然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