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2000)的剧情介绍
崔明亮(王宏伟)、尹瑞娟(赵涛)、张军(梁景东)、钟萍(杨天乙)是山西汾阳县文工团的演员,改革开放初期,他们过的虽是普普通通的日子,却拥有相对丰盈的精神世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令他们见识到了各种新鲜事物,也使他们对自身有了更多的认识,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当时间来到1980年末时,他们发现虽然各自早已面目全非,却仍然一无所有。
相比如广州那样的沿海城市,如汾阳这样的中国内陆小县城改革开放的步伐总是迟缓凝重的,可是崔明亮他们并没认识到这点。而他们为挣钱不断将自己的底线降低,则造成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彻底断层。
相比如广州那样的沿海城市,如汾阳这样的中国内陆小县城改革开放的步伐总是迟缓凝重的,可是崔明亮他们并没认识到这点。而他们为挣钱不断将自己的底线降低,则造成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彻底断层。
站台(2000)的影评
追火车的人和看火车的人
这几个月来,偶尔会想起这部电影,于是打算重新来写点自己的感觉。火车或许是贯穿这部影片最重要的意象。影片开始,是汾阳文工团的演出。一群人骑在板凳上,嘴里呼呼叫着,模仿火车呼啸而过的样子。演出结束后,这群人磨磨蹭蹭回到公车上,随后画面暗 ...
第六代电影的作者性与文化景观
20世纪90年代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集结登场,并形成一种电影文化现象的历史时刻,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开启急剧变革及发展的时代。作者表达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勾连,一直是贯穿第六代创作之中的命题和要素,也是使得他们的作品成为中国电影当代经典的原由 ...
《站台》里的三声汽笛
影片开头,昏黑摇晃的车厢里,文工团青年扯着嗓子,模仿火车鸣笛声。一路欢声笑语。沉郁喑哑的汽笛,本应奏响离别的乐章,却在这群年轻人心中,召唤出远方的想象。80年代的小镇青年,听港台乐,穿喇叭裤,抽烟喝酒烫头,打牌堕胎分手。离开家乡,追 ...
贾樟柯谈《站台》
以下内容摘自《贾想1》《站台》是一首摇滚歌曲,80年代中期,在中国风靡一时,内容是关于期望。我选了它作为电影的名字,以向人们单纯的希望致敬。站台,是起点也是终点,我们总是不断地期待、寻找、迈向一个什么地方。人物角色的发展和环境变迁, ...
“一个朋友,普希金。”
就喜欢这种七八十年的调调,虽然贾樟柯用得有些过了,整个片子里都是那个年代的背景音。
真是八十年代平民史诗!名不虚传!通过诸多时代符号表现年代推进(喇叭裤、平反刘少奇、美酒加咖啡、加里森敢死队、大阅兵、河殇、渴望、学潮通缉令甚至“我们老了无所谓了”的台词)年代感太强烈了!故事平淡但绝不无聊。一代人的青春!五块钱变十块等细节让我过目难忘。王宏伟“无为”式的表演很厉害
可以,含涛量较低
7.5 贾樟柯的导演生涯就是一串悖论——早年拍出来的东西神韵俱佳,技术方面却粗粝到好比学生作业;之后的作品越发精雕细作,韵味却散了大半。
贾科长的电影并不粗糙,相反精致到有些强迫症了。他极喜爱将镜头从人物身上缓缓移去,投向远处的景物,逼你看眼前身后、墙里墙外,强迫你关注故事之外的时代细节。他又善于控制情绪,让你的情感在喷涌前克制,卡在喉咙里,吐不出来咽不下去。然后你发现,站台在那里,可没人出得去,生活原来是恐怖片。
虽然说改革开放和新旧交替的这个主题我很喜欢,但是这片子太散太缓慢,终于到我即将无法忍受的沉闷高潮点结束。
“多少次的寂寞挣扎在心头,只为挽回我将远去的脚步,多少次我忍住胸口的泪水……"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听到了不一样的音乐,并且,你发现自己都听懂了。热爱文艺在八十年代,是个人意识的觉醒,代表着身体、衣饰和发型的解放,对XX文艺座谈会的挣脱,乃至冒着被惩罚的危险。《站台》里的文艺,不单是文工团的金曲串烧,电影从1980年(刘少奇平反)开始,到1990年(渴望)结束,其实是一部悲伤的青春片。春风不度的汾阳小城,终归是能收到南方沿海的改变信号,人们内心躁动,等待着什么发生。科长采用一套群像组合,不断进行省略留白,比如离开又回来的张军,成为税务员的尹瑞娟,消失的钟萍。许多镜头美到惊人,平遥城墙下的交谈,荒野中的火苗,韩三明的五块钱,姑娘像春天的树站着突然大风扬沙。立个 flag,2020年,平遥放映修复版《站台》。
那是我一直想要过去看看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