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意云老师老子辛说卷六十八谈「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有一部电影,是土耳其的电影,导演曾经导过冬日甦醒(Kış Uykusu,2014),这部电影得了坎城的金棕櫚奖,现在又再以这一部野梨树(Ahlat Ağacı,2018)去参加竞选,並代表土耳其角逐奥斯卡金像奖。电影的故事讲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是土耳其的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也就是一个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他已经在大学写好了一本关於自己家乡的书,想要发表,他写这个家乡的书,不单纯是旅游的介绍,或者不单纯是一种单纯的风俗民情的介绍、风景的介绍。他这本书是从他家乡的最突出、最真真实实的当地的各种各样的不同於外在的风貌讲起——奇怪的老人,吃梨的行为,卖著水果,做出各种令人不能理解的动作,但是却具有某种戏剧化的特质。已世俗化的教长,信仰不再是最神圣的依归,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跟常人一样的观点、行为,成为一种有趣的特殊性。还有,颓废沉沦的教师们、老师们,以及各种古怪有趣的乡村仪式。这种奇奇怪怪、各有各自特质的人,却都生存在、生活在那美丽绝伦的家乡的山村之中。

这一个青年人,土耳其大学毕业生,他把这些奇奇怪怪、各种各样,其实虽有特质,却都世俗化的人作了纪录,同时进而將他们写在那美丽绝伦的乡下山村之中。他家乡在舒缓的山脉包围底下,那发红的土地,满山的翠林绿树,尤其散散落落插在其中古古怪怪的野梨树,他能够结出歪七扭八的果子,可是这些难看极了的果实却甜美多汁,可口极了,特別在清晨早餐的去吃的时候。在整个的阳光下,他们的村落总展现出惊人的色彩。这一切,在家乡的人看来,简直不足提,一切都稀鬆平常,可是他认为这是最迷人的地方了!当然,其中还有各家所养的牛羊猎狗,还有山中的各种小动物,包括狐狼。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最值得与人分享的,可写给別人看到的事物,可介绍给別人,去认识这个世界中有这样的村子——他认为这是最值得书写出来介绍给別人的村子了。

不过他缺少出版的资金,毕业后他就直接回家,想回家筹钱。也就在这筹钱的过程中,他看到镇长的嘴脸,镇长说一切为了家乡,然后他所说的不在这些事物的介绍,却是如何发展出企业,为这个家乡赚钱。企业家呢?也同样的认为只有企业能为家乡带来財富,才是唯一的工作。即使成了企业家,仍保有好读书而且成为成名的作家,也都只是认为唯有发財才是真实的价值。包括了教长,包括了成名的作家……,他去一个个的访问,问这些在上位者的意见,看见他们对自己周遭的生活的环境全不以为意,开砂石的开砂石,挖矿的挖矿,抓石头的抓石头,同时他们都不同意年轻人对家乡人物的介绍,觉得那样好像在揭疮疤一样,甚至於他和成大名的作家討论什么是写作,什么是作品,其艺术性会是什么,而成名的作家直接就告诉他:「只要投读者所好就行,你只要强调出日常生活,大家都经验到的,这一切,读者就觉得你写出了他们的心声了,不必要有任何理想的陈述,这就有读者,就能贩卖,也就有出版社替你出版。」

就在这筹钱的过程,导演的重点,也就是电影本身最精要而充分的一个社会性的討论——他反映出整个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对现实的各种各样的看法。也就是,在现实中,在利害中,侵蚀了所有的人际的关係——夫妻间既相爱又无法相拥;信仰失去了神圣性,只是一种生活的以及批判別人的规范依据;教育只是不得已的一个工作;至於国家社会也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的拘束;还有人生的问题……。在这些种种的限制且大家都在讲求利益的观点中,人生反而走不出去了,也无利可图了,一切都被困住了!在他不断的质疑中,像个斗鸡一样,最后让人全拒绝了他。不过他不退让,就如同长在这山坡地上的那一棵棵显得疏落而孤独的野梨树。他深深的自觉到自己的孤独,不过也深深的意识到自己无法放弃的坚持,那种对自己生存环境提供生活的大地、山村,那种美丽山野的情趣,他情不自禁的关注在大自然,关注在这些大自然生命的展现中。而他慢慢开始发现这一切对大自然的爱恋,也是对生命的爱恋和肯定、生命本质的肯定,全来自自己父亲的启迪和影响。

他慢慢深入到自己的內心,看见自己对大自然、对生命的关注与爱恋,这全来自自己父亲的启迪和影响,而父亲其实是被自己,以及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妹妹,甚至於全村的人都认为是个怪胎,甚至於是个失败者的。这名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虽然大学毕业,不过只在小学教书,没有人真正的认同他,肯定他,甚至於喜欢他,包括他的祖父——也就是他父亲的父亲。所以,这个父亲在退休后,一个人退隱到山上牧羊生活——因为这个怪胎父亲对大自然的爱,对动物的爱,使他无法生活在一个人的社会中,他无法忍受全以人为中心的那种社会,尤其是以世俗价值为最高价值的社会,他在那样的一个以世俗价值为高的生活中,他只有颓靡,他只有不振,他觉得被窒息,甚至於到最后迷失了自己真正的生活方向而赌起马来。即使他爱著妻子、子女,他都无法从赌马中振作;他赌尽了一切,甚至於让家庭蒙羞。可是他对大自然的爱,却坚持不顾一切人的反对!

年轻人开始看到他父亲这特殊的一面,似乎也就在自己的特殊性格之中了!他想起他原本对父亲的憎恨,曾恨父亲迷上赌马,欠下了巨额的赌债,赔上了他们整个家庭的命运,他诅咒他的父亲。当他在诅咒他父亲、责骂他父亲的时候,这个时候说也奇怪,对他父亲几乎已放弃希望的母亲竟然严厉的责备他:「你不可以这么去咒骂你的父亲,你要知道,你父亲是个君子!在这么一个视家暴为常態的社会里与村子中,你父亲这一辈子都没有打过我,他连举起手来挥一挥都没有。他只是做不到我的要求,承担不起那些来自社会、来自家庭要他完成的责任。」而后母亲敘述出何以爱上他父亲的原因,说他英俊,他会说话,他会说故事,他会说出许多令人迷醉的雋永语言,他会打开人的眼睛,让人看到周遭的美景。他母亲说:「他打开了我从来没有见到的世界。」

年轻的作家非常惊奇,因为这是他不知道的,没有意识到他父亲的另一个特殊的部分。不过,这个作家秉承著他父亲的坚毅与不顾一切的性格,终於还是走上写作的路。同时似乎在他的回想里,这一切都是来自於从小父亲不知不觉的教导,让他看见了家乡的美,与这特有的环境下特有的人情风俗。整个大自然其实就是自然鲜活的巨大载体,是一切生存、生活、生命的来源,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视而不见了,都只一味的追求著实用的以及商业的价值,以至於使生活沦落为平淡无奇。只有他的父亲,最后几乎放弃一切现实中整个社会的一切,回归到山林,回归到自然,酣然无忧的沉睡在带著寒风的山坡的院子地上:周遭,都是翠绿的松林;鲜红摇曳的枫叶在冷风中衬映出夕阳下鲜红的太阳;而这鲜红的太阳,更染红了鲜红的大地泥土块——而这一切,是永恆的;而这一切,是真实、能传承的。

他翻阅父亲放在旁边空无一物的皮夹——一毛钱也没有,可是里面却深深的藏著关乎於他出版了书,在报纸上的报导剪报,上面还打著圈圈。他一时真是感动!等到父亲醒过来,他才知道父亲已经把它的书看得滚瓜烂熟,同时记住他很多的金句。父亲甚至於告诉他哪些金句自己非常的喜欢,因为他陈述出大自然最真实的部分。

在这部三个钟头的电影中间,导演似乎想用详细的事件、日常事件、景物,透过镜头,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也似乎让我们看到,唯有在这自然,也就是在这道中,才具有真实性,才具有传递性,才具有继承性,人的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能传递,能继承;而当人们能看得见,加以记录,人世之间才具有能传递、能继承的文化——然后,文化,也就是道的展现和陈递了。

我藉著一部土耳其的电影野梨树来说明人世间的传递与继承,这里头包含了文化的传递与继承,而这也是道的传递与继承。在这人世间的传递与继承中,我们或是可以体会到「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的含义,也就是任何能久的事一定是不失其所,一定以道为基础,依道而行的事。而也唯有在这基础上所完成的事,才能让人脱开了私己,真正打开了属於人性——人的眼睛、智慧的心灵,而涵盖著天下人类、国家民族共同需要的事。由此才合乎道,同时能传递、继承下去,然后成为不朽的事业,所以,「死而不亡者寿」。这部野梨树虽没有老子所说的这个道理那么深邃,可是也传达了类似的这样的讯息。这部电影似乎透过了实际现实生活的形象,表达出另一种所谓合乎道的真实状况。

整个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著共同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就是商业利益的价值观,就是合乎商业利益才具有实用性的价值观,而这种具有商业利益实用性的价值观才是人生命最真实的价值。这从人的现象世界看来,似乎是一种最具普遍性的价值了,因为人人这么看。可使这商品实用性的普遍价值,唉呀!却不是一个真正可以继承、传递的事物。这奇怪吧?虽然这样子的价值观也会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代代的传递,可是他何以却无法成为那一个永恆性的继承和传递的事物呢?原因是,他不是道,以至於他无法完成不朽。如此就不可能久,也就不可能寿。为什么呢?因为凡是只求私利,一味的指在利上打转,凡是私利,在心理上,在感情上,在意识上、知觉上,其实都围绕著自己,这种围绕会形成封闭的个体,一个孤绝的个体,跟外界无法真正相通的个体。封闭的个体就像地上一块块的石头,虽然多,却缺少真正的联繫,他那里面没有生命的发展性、创造性、绵延性,所以他自然就没有了传递与继承的可能性。人只有开放了自己的心灵,开放了自己的意识,提升了自己在人性上的位阶,不再在生物性上的限制,而到达了真正人性的开展里,人才看到了生命的整体性,或者说人才能从生命的整体性看到了道。人能看到道,同常是从生命的整体性、相关性、通透性,才会意识到道,然后才会意识到道的生生化化的那一分创造和流转。由此,而进入到道,然后宇天下万物一体,与道一体;由此所创造所做出的事物,就自然具有道的传承性、不朽性,而达於永恆了。

这部电影如果去看的话,是需要一点耐心的,同时需要细心的品尝。这部土耳其电影的导演,他拍製的手法,从和伊朗的名导演阿巴斯的手法满类似的,不知是不是和在那样的一种特殊环境下的生存、生活、生命发展有关,或者还是和中东回教的信仰有关,他们看事情都如同仔细的环顾周遭种种平常的事件,然后逐渐呈现出他们所要陈述的生命真相和主体。他们在这个敘述中特別喜欢展示周边的大自然的环境,而这都是这一部电影中极其出色的表现,那个光影、光色之美,清亮、纯粹、精致。我一面看一面想,天哪,真有这样光影的地方吗?美到了一点渣滓都没有,清晰到一点渣滓都没有,翠绿就是翠绿,鲜红就是鲜红,清朗就是清朗,整个的大地非常非常的明细而清楚。喜欢看艺术电影的朋友不妨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