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楼话心

...

image

当我看到《蕾切尔的婚礼》的第一个镜头时,便很自然的对影片产生了好感。

最大的惊喜就是安妮·海瑟威的造型,在这部电影中,一身酷酷中性打扮的她将一个叛逆忧郁的凯姆拿捏得恰到好处,令观者耳目一新。

要描述凯姆的个性,我觉得用“一头受伤的小兽”来形容最为贴切。对于曾经犯下的过错,她内疚不已,她极度渴望家人的原谅与爱,却又神经质的对身边每一丝异样的表情斤斤计较:别人对她好一点,她觉得是虚假的应付,对她不好,她就更加歇斯底里。

凯姆的内心时刻处在矛盾的纠结中,她的行为也因此变得躁动不安。这一点从凯姆抢当伴娘的情节中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她对这件事的态度就像一个敏感自私的小孩子,为了一点无关痛痒的小事非要跟人争个你死我活,然而即使最后将东西抢到了手,她也丝毫感受不到胜利的快乐。

虽然有不少人不喜欢本片的手持摄影方式,但我觉得这种晃动不安的镜头语言正是凯姆内心挣扎的再现,非常好的传递出了人物的情绪。尤其喜欢凯姆刚刚回家时的一组镜头,虽然晃动的摄影会让人产生十分随便的感觉,但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其中每个画面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例如凯姆刚进家门,摄影机在背后进行跟拍,一般的做法可能会用一个长镜头贯穿,可在这里,导演却进行了一些似乎不连贯的跳切。

凯姆进门遇见第一个人的情节比较完整,她还与此人打了招呼;而后画面就跳到她在前往客厅的走廊里遇见第二个人,这个人比她后入画,两人互望了一下没打招呼;再往后,就跳到她已穿过客厅,而观众只能凭借客厅中那个光头的一句话推断他看见凯姆的反应。

他对旁边的同伴解释:“我刚才见鬼了。”听见这话,我们很自然就想象得出,他看见凯姆肯定十分惊讶,而且明显有种不快的情绪,以至于他后来要跟同伴解释自己的失态。

这一段处理得很巧妙,其实如果完全用长镜头也可以表现每个人对凯姆的态度,但运用跳切不仅能营造气氛的不安,其制造的情节缺失还能调动起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令观众自己去填补情节得出结论,这样带给观众的印象将更加强烈。

...

image

后面的几个镜头也十分有趣。如凯姆从弟弟的房间里出来,跟拍的镜头换成了一个很低的角度,好像一个小孩子的水平视线,就仿佛弟弟的幽灵在注视着凯姆一样。

接着,凯姆进入自己的房间,房间的布置与凯姆的气质非常合称,黑色的窗帘格外出挑。而当凯姆往窗外张望时,背景的一张纸上还写有“LIES”一词,十分耐人寻味。

...

image

(背景里的LIES)

其他的地方我都没有仔细看,因为后来注意力反而被那场热闹的婚礼抓去了。我不知道这种婚礼形式在美国算不算典型,但我真的很喜欢,比起俺生活中看到的那些铺张、刻板的婚礼要温馨有趣不知多少倍,唉,也许是国情使然吧。

再后来,我只觉得凯姆的态度转变说服力不算太强,难道被车撞了下就突然把事情想通了?本来是一部很生活化的影片,却有一个略显戏剧化的圆满结局,总觉得有点别扭。

总得来说,安妮的形象令人动心,影片的音乐也很好听,婚礼的一些片段非常感人,看此片的过程算得上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