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无物永驻

“Oh captain, my captain.”(啊,船长,我的船长。)


威尔顿贵族学校的新任英文教师,约翰·基廷,在与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上自我介绍时说:“这是华特·惠特曼为亚伯拉罕·林肯先生所写的诗。同学们可以叫我基廷先生。大胆一点的话,‘啊,船长,我的船长。’”


一个关于爱与温暖的故事,就此展开。

...

爱、诗歌、及时行乐


乍一听,《死亡诗社》仿佛是一个充斥了惊悚元素的恐怖电影。而实际上,这是一部在豆瓣评分高达9.1的教育片。影片中满溢着纯粹的温情,如同泰戈尔的诗歌“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并给予你光辉灿烂的自由”。片中师生将心比心的信任与尊重,对梦想奋不顾身的追逐,彼此间真挚的祝福与救赎,几令观影者落泪。


影片开场,便是美国最好大学的预备学校——威尔顿贵族学校的开学典礼暨建校100周年,校长高声问道:“何为四大信念?”台下的学生齐声回答:“传统、荣誉、纪律、卓越。”但随着学期的开始,严厉陈腐的教学,枯燥乏味的生活,沉闷平淡的氛围,让学生们嘲弄的改口为“模仿、恐怖、颓废、污秽”。本以为这样死气沉沉的生活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新任英文教师、威尔顿的荣誉毕业生约翰·基廷的到来,却打破了僵局。

...

他吹着《扬基进行曲》进教室,在第一节课上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告诉他们CARPE DIEM(及时行乐):“及时采撷你的花蕾/旧时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天变得风中枯萎。”他在正式授课时让同学们撕下教科书上伊凡所·普利查矫作的诗歌评分法则:“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要条件。但是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他鼓励学生们站上讲桌找寻自己的声音,带领学生在运动前高声朗诵诗歌,与学生们一同在中庭随心所欲的漫步,告诉他们要坚持个性与思想。


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鼓励与觉醒。优等生尼尔酷爱演戏,原本不敢违背父亲意志的他坚定的参加了《仲夏夜之梦》的戏剧表演;纳克斯暗恋美丽的姑娘克莉丝,抛却了心中的怯懦,毅然决然展开了追求;托德害羞内敛,不善于言辞,在基廷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创作了自己的第一篇诗歌……他们甚至重建了基廷老师读书时的社团“死亡诗社”,在寂静的夜里“不仅仅是念诗,诗从我们舌间滑落,就像蜜糖。情绪高涨,女人亢奋,灵魂驰骋。”


然而,一切都戛然而止,在《仲夏夜之梦》的夜晚。


尼尔的父亲最终发现了尼尔“不务正业”的演出活动,他当晚强行带走了尼尔,在争吵过后决定第二天替他转学,“我们不会让你毁灭你的生活。你要上哈佛,当医生。”被剥夺了实现理想的权利的尼尔,最终在寂寥的月光下拿起了父亲的手枪,自杀身亡。

...


而基廷老师也被尼尔的父母和校方指责为“对尼尔的死负有直接责任”,而被开除职位。在他最后一次离开教室时,老师恰好正在教授普利查博士的诗歌评分法则。本就压抑的同学们终于爆发了。在基廷老师走出教室的一刹那,托德站上课桌呐喊,“船长!我的船长!”其他同学也纷纷效仿,站上了课桌,一如当时基廷老师的课堂。最终,基廷老师带着满足而欣慰的笑容,离开了教室。他明白,他的教育已经成功了。


...

而你能贡献出一篇诗歌


很多时候,那些书籍和电影能够触动我们,让我们潸然泪下的原因,并不是文字技巧有多么繁复华丽,故事情节有多么精巧复杂,而是我们在故事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些纯粹又真挚的悲欢离合,都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故事中的尼尔,门门功课成绩优异,是一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但优等生也有着不被父母理解的烦恼,“等你从医学院毕业,独立自主,便可以任意而为,但在那之前,你得照我的话做。”这句话,多么像无数中国父母的口头禅“等你上了大学,就解放了”。如果他没遇到基廷老师,也许就会按部就班的功成名就,代价是再也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基廷老师曾引用惠特曼的诗来询问学生:“啊,我,这个问题不断重演的生命,在载运无信者的绵延车厢中,在充满愚人的城市之中,身处其中的意义为何?啊!我!啊!生命!”

“答案是,你在这里,使生命存在,使其具有一致性,使这个强有力的戏演下去,而你能贡献出一篇诗歌。”

“你的诗歌内容是什么?”


尼尔明白,所以他鼓足勇气,第一次抗拒了权威,去争取演出机会——“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


其实不论尼尔有没有获得这个机会,他已经值得大部分人去羡慕了。因为他在精神上比我们自由得多,也勇敢得多,敢于大胆的选择,去殉了那未竟的理想——这是我们多少人想去做而迫于现实无法做到的壮举。扪心自问,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这样值得赌上一切去抓住的梦想吗?即使有,我们敢去做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年纪的增长带来的不是实现梦想的实力,而是步步惊心的职场风云,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交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笼住我们,让我们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鲜衣怒马的惨绿少年。岁月无情,那个梦想去屠龙的少年最终放下了手中的阔剑,转身抡起了铁锤在铁匠铺里忙的热火朝天,他以为自己早已忘记了过往,只是在叮叮当当的间隙,在听到屠龙骑士出征的马蹄声时,还是会有一瞬间的恍惚与怔忪,想到那个早已消失的诗与远方。究竟,平凡的生活与殉道的陨落哪个更值得?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


与大多数人一样平凡的,影片中另一个灵魂人物学生托德,在遇到基廷老师之前,过的是同样单调乏味的生活。他害羞、内敛,生活在兄长的光环之下,默默忍受父母的忽视,课堂上被老师点名慌乱到手足无措,直到人群的末尾才敢站上课桌。


但就是这样普通的一个孩子,有着最纯粹轻盈的性灵。他被基廷老师蒙住双眼,有诗歌从他的心中流淌:“真理就像一床总让你双脚冰凉的毯子/你怎么扯,怎么拽,总也不够/踢也好,打也好,它总也盖不住我们/从我们哭着降生/到我们奄奄一息/它只会盖住你的脸/不管你如何痛苦/不管你如何痛苦/如何叫喊。”


道理他早就念出,但他不甘接受人心的冰冷。


在尼尔死后,他在冰天雪地中奔跑,痛哭流涕甚至呕吐,声嘶力竭的叫出“他的父亲杀了他!”

...


在基廷老师离开教室的一瞬间,他不顾教师的警告,第一个站上课桌,高声喊道:“Captain,My Captain!”


...

在这一刻,我们与托德一同热泪盈眶。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无论日后托德是否仍然害羞、内敛、与世无争,他都与随波逐流的大众有着灵魂的不同。尼尔是,托德也是。无论他们选择怎样的人生,他们独立思考敢于抗争的人格都在熠熠闪耀。

惟有在梦中,人们才是真正自由的

其实,基廷老师离经叛道的教育方式会被学校所不容,在影片伊始就有暗示:学校的“四大信念”之首不是“荣誉”,也不是“卓越”,而是“传统”。


只是,难道荣誉毕业生基廷会不知道吗?


他明白。但相比于把教师视作一种职业,他更愿意把自己定性为“Captain”,一个带领学生们尝试新鲜事物,追求爱与自由的“Captain”。就像梭罗所说“死亡诗人致力于吸取生命的精华”。比起循规蹈矩的古板教学,他更愿意带领学生培育内在人格,去亲近自然与生命,毕竟“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虽然基廷老师的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难彻底实化,他更多的是教育体系下一种理想化的象征。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生活中就缺少这样的引路人。一本书、一个朋友、一位长辈,都有可能引导我们去独立思考,去体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爱与诗意。


看完《死亡诗社》,我们可能依然做不到遗世独立,做不到逆流而上,只能在梦中享受真正的自由。但“思想掠过我的心上,如一群野鸭飞过天空”,当我们听到“死亡诗社”的鼓翼之声时,内心会为那些诗歌激动的颤栗,感受到哪怕万分之一的无法用语言诉说的浪漫与自由,我想,这部影片也会心满意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