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时候决定想要冒一次险,体验充满好奇却从未做过的事?比如高空跳伞。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爱人感到疲惫,又在某一个瞬间幡然醒悟,深情原来从未走远?

你是什么时候愿意放下执着,撕掉自己过去的标签,坦诚地面对自己,与周围和解?

……

电影《遗愿清单》里,两个同住一间病房的癌友,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将沉重的心情转化为重新体验生命的雀跃,为最后的生命时光创造了很有意义的体验。

不过,美好的一切伴随着死亡而来,似乎有些沉重。

不过,电影里还有很多相对简单的设定。比如,其中一名癌友家财万贯,为他们的生命体验之旅提供了金钱保障;比如,虽然是癌症晚期,他们在大部分旅程中并没有受到病痛的困扰;再比如,他们的“我执”似乎特别的重,找回生命本质的过程,着实兜兜转转走了一大圈。

现实中,有这么简单的外在条件设定和人物特质设定吗?

外在环境通常会更加复杂,电影表达往往更纯粹。

人性也会更加复杂,或许一念之间就完成了转变;也或许念头起来时,还未觉察到,又已经消失了;再或许念头纷纷扰扰,不知往何处去了。

在电影的叙事里,人是因为有了如何如何的经历,才完成了如何如何的转变。

我们能不能把转变的过程缩短一些?

不一定非要,接近死亡时,才复盘整个人生。

不一定非要,闻到路边的花香,才想起花园里的玫瑰。

不一定非要,失去挚友时,才肯承认自己的倔强。

不一定非要,看完别人的故事,才掩卷沉思。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忽然想起了于娟的那本书——《此生未完成》。

怎么介绍一下于娟?她生前是复旦大学的一名讲师,博士学位加挪威留学经历,回国后基本站住了脚跟,各种项目申请顺利,事业上是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她是一个两岁小孩的妈妈,一个四十岁男人的妻子,两个六十岁老人的女儿,各种人生角色的履行也才开始。但是她不幸患了乳腺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她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与病魔斗争,却还是走了,留下这些在病痛中写下的博文。

她的故事不是电影,看着她留下的文字,切切实实地感受着她的病痛、勇敢、豁达。

她说,“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会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抗争和挣扎过。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虽然,我这个母亲做得很无力,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的,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的人与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我想做个让儿子骄傲的妈妈,只此一点,无论任何地步,我都不会选择自己走,哪怕,万劫不复的痛。”

她说,在癌症的晚期,人很容易活得明白。“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以来,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乐。倒霉与否从来没有想过。我并没有太多人生尽毁的失落。因为,只有活着有性命,才能奢谈人生。而我更多地在专心挣扎努力活着,目标如此明确和单一,自然不会太多去想生命的外延。”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性格有什么不好,生病后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性格不好:我太过喜欢争强好胜,太过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太过喜欢统领大局,太过喜欢操心,太过不甘心碌碌无为。

“我曾经试图用三年半时间,同时搞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学位。然而博士始终并不是硕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恼怒得要死。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

她说,她得癌症后的日子是人性最为升华的一段时间,在活着的时候能帮别人一点就帮别人一点,能让大家快乐一点就快乐一点,无论大家是否意识到,一个人走到最后,总是要面对自己的灵魂去修持。所以她在病痛中坚持着记录和分享,把她整个发病、求医、问医、误诊、确诊、治疗过程,甚至民间问医被蒙骗的经历,以及她对自己的反思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她最终还是离开了,但是她在离开前给我们留了无尽的宝藏,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上面这些摘录,是我在2012年时做的读书笔记。现在读起来,还是觉得有些悲伤,在心底为于娟的美好灵魂郑重地做一个祝福。

回过头来,问问自己,如果从现在开始列遗愿清单,我会怎么列?

我又想起了一诺在《诺言》的课程里,布置的一个小作业“假如生命还有六个月”:如果生命就剩下六个月(假设在六个月之后你会无痛苦地离世),你还会不会做现在做的事情?为什么?如果这个时间是一年呢?如果是五年呢?如果不会,那你会做什么?你为什么现在没有做?这些原因真的是阻碍么?

我回看了在2017年参加《诺言》课程时写下的作业答案,对比了一下现在的自己,不禁莞尔,现在的自己能量比从前充足了很多倍。这样的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间有很多幸运,有很多感恩,最重要的催化剂在于2018年冬至开始的追光之旅,让我慢慢体会到内心安定滋养出来的能量。于是我忽然忆起了十多年前的理想生活宣言“发现并感知生活中的美好,如果能自己创造一些美好就更好了。”原来梦想一直在我的心里,现在又重新看见并更加明晰起来。

当下开始,好好列一下遗愿清单,进取,不执,念念觉照,不负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