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是電影《海上鋼琴師》主角的名字。一名棄嬰,被遊輪上的煤炭工人拾起,為他取名1900。他在海上出生,不知父母是誰,沒有國籍,也沒有戶籍,除了真實地存在于那艘往返歐美大陸的遊輪,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其它印記。電影中,借助小号手Max,講述了1900傳奇的一生。沒有人願意“相信”這個故事,卻沒有人不為這個故事而贊歎。

人們所贊歎的,是他為什麼能無師自通,彈出驚為天人的鋼琴曲。被親生父母遺棄的他,在八歲時,又遭遇了養父意外去世。船長決定在輪船靠岸時,把他送往陸地的孤兒院。當輪船靠岸,工作人員卻是尋遍整船也找不到他,沒有人知道他藏在哪,甚至不知道他是否還活着。可是在某個深夜,1900出現在輪船的豪華餐廳上,彈響了動人的鋼琴曲,驚動了整船睡夢中的人。船長大概是按捺住心中的上千個疑問,走到1900面前,正色厲聲地告訴他,這是違反規定的。1900望着船長,用一個八歲小男孩的稚嫩童音回了一句“去他的規定”。

不按常理出牌的1900,從小就這麼離經叛道。

Max第一次認識1900,是上船做小号手不久後,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在輪船上颠倒搖晃迷了路。1900邀請暈船狂吐中的Max和他一起享受這聲暴風雨,把餐廳裡鋼琴的地面鎖解開,坐在鋼琴凳上,随着鋼琴一起在整個餐廳中飄移、彈琴。Max覺得1900簡直是瘋了,但是他慢慢地開始感受到,當你不再恐懼,不再試圖去抓住什麼的時候,你聽到的大海就不是在咆哮,你就能與大海同頻狂歡。

這場與波浪共舞的結尾,鋼琴帶着他倆漂移出餐廳,直接撞開了船長卧室。最後,他們被罰去船艙底層燒煤。他們倆一邊聊天,一邊往鍋爐裡鏟煤,鏟到最後,1900幹脆把鏟子也丢進了爐子裡。

就是這麼率性而為,是真名士自風流,像極魏晉風韻。

1900驚為天人的鋼琴演奏,引來号稱“爵士之父”的樂手上船與他對決。全世界都在議論這件事的時候,1900隻是覺得很好奇,“爵士之父”是怎麼彈琴的?“對決”會是什麼樣的?

于他而言,“對決”就是一場遊戲。

第一局,1900彈了一場聖誕夜。人們竊竊私語,對決,你怎麼能彈這樣的曲子呢!?

第二局,1900聽着“爵士之父”的即興演奏,不禁潸然淚下。到他上場時,竟分毫不差地複制彈奏了一遍。全場又嘩然。縱使你複制能力再高超,這可是“對決”比賽啊!

第三局,“爵士之父”抱着必勝的信念演奏完後,1900開始放大招了,兩支手就像四支手一般在琴鍵上遊走。那妙處,就如《琵琶行》所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彈罷,1900就着激烈摩擦後的鋼琴琴弦,點燃了一支香煙。

不為名,不為利,心無挂礙故,無有恐,無所怖。

人們建議1900下船,可以巡回演出,可以印制鋼琴唱片,可以尋一處好宅,覓一名良人,過幸福一生。

1900嘗試了一次想要下船,但他在下船的樓梯上僵持了許久,最終還是放棄,返回了輪船。他一生都沒有下船,哪怕是經曆了戰争,哪怕是輪船最終要被廢棄炸毀,他也沒有下船。

下船後的人生,好像沒有盡頭,千萬條道路,千萬種選擇,他不知道如何選擇。

有限的琴鍵中,他能創造無限的可能,這是他人生的意義,而無限的選擇中,人會迷失自己。

《蘭亭序》中有言,“修短随化,終期于盡”。我想,1900是深谙這一點。他生于船上,死于船上,無所從來,亦無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