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到冬季,雾凇沆砀,这是对中国的北方一定程度的真实写照。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并留下千古赞歌;不同气候与人文环境所养育的中华儿女也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在这幅壮丽山河图中,既闻江南流水潺潺,又见西北大漠孤烟,而五湖四海则皆友人。

在文化如此多元的世界,我们也要以更大的格局接纳各种文明,在人类大家庭中,爱与包容能化解一切,面对思想文化的冲突,我们更要换位思考来看待生活中的地域文化差异,当主动欣赏变成一种习惯,目之所及才都是美好。

...

这次推荐一部在法国极受欢迎的电影《欢迎来北方》(2008),导演是喜剧大师丹尼·伯恩(Dany Boon),在影片中本色出演法国人眼中的“北方佬”安托万,直面南北差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北方人的日常,消除人们对其家乡的偏见,让观众在欢笑声中留下最动人的泪水。

影片聚焦在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男主人公菲利普没日没夜地努力工作,一心想带着家人住在风景宜人、气候温和的蔚蓝海岸,却因为那边的岗位名额优先让给残疾人而被拒绝调职。老婆也因无法住在心仪的地方而感到不快,两人的矛盾更刺激到菲利普,他开始试图在调职申请表上谎称自己是残疾人,以换得在法国南部海边的工作岗位。

然而,正当他得意于自己的“精明”时,来确认申请信息的人员突然来访,想伪装成腿部残疾的菲利普急忙拆下轮椅的包装,慌乱中轮子被毁坏,办公桌面上一家三口站在海边的合影也被他打翻,以为躲过一劫的他却在与检查人员握手告别时激动站起,露出了马脚。

...

就这样,本以为可以顺利瞒天过海的菲利普不但未能如愿,还被调往法国北部的贝尔格。而对于法国人而言,北方是一个恐怖的存在。按照剧中人物的反应,这比解雇更残忍,因为“工作优秀的人会被派往南边,而被派往北边一定是做错事在受惩罚”。

而当菲利普真的在北边工作时,却意外得到爱人的关心,她的言语中透露着心疼和愧疚,当他回家时也是尽心照料,这是他之前未曾有过的待遇,也让他又一次陷入谎言的甜蜜,并继续声称北方的人粗鄙,居住条件恶劣,不惜丑化北方以赢得爱人的嘘寒问暖。半个月一次的相见似乎让这一家更和睦,两口子的感情也迅速升温,这对菲利普来说无疑是个意外惊喜。

前来接待菲利普的安托万是带有纯正口音的地道北方人,在两人见面的第一天晚上,就因沟通问题产生许多误会。但随着两人的日渐交往,彼此的理解和包容冲破了这道障碍,这份情谊也越来越深厚。

...

安托万的母亲是位强势的老太太,面对她的盛情邀请,菲利普对于口味奇特的北方特产也只好艰难入口。老太太还乐于包办儿子的午餐,习惯管束他的一切,这也给35岁的安托万带来许多困扰,他的生活已经被母亲干预了太多,甚至他的爱情。

曾经,安托万与邮局的一位同事安娜贝勒交往时,女友与母亲发生争执,而安托万想到孤身一人的老太太这么多年如此不容易,还是选择主动放弃爱情,为此他面对安娜贝勒时总是愧疚难安,酗酒后也总是找到她表白,而在现实中两人却对这份感情无能为力。

随着邮局同事们的热情招待,菲利普逐渐爱上了这里。大家会一起帮忙给菲利普家中添置家具,一起在特色餐厅聚餐时教他方言,学成时还调戏外地的服务生小哥。安托万更是陪他看球赛,玩沙滩车,开心之余菲利普竟将回家的事抛之脑后,沉浸在与朋友们相处的快乐中。

...

安托万在每天送信的过程中总被留到别人家里喝酒,工作时总是醉醺醺,菲利普为了帮他拒绝这些热情的住户,便同他一起送信。没料到两人都招架不住劝酒,菲利普喝过酒兴奋过头,竟骑着自行车撞到露天的餐桌,被送到警局并且打电话到家里,还在乐呵呵的他却让在南方家中的夫人按捺不住了,一心要陪他住在北边“共渡难关”。

眼看“苦肉计”要暴露,菲利普向邮局的同事们坦白,自己将在这里的生活说的多么悲惨,本以为大家会因此觉得他落井下石而疏远他,却未曾想这群好心人联合街坊邻居陪他演了一场大戏:在夫人刚下车时,众人就抱起她边扔边欢呼“朱莉”,开啤酒罐庆祝;将他们安排到了老矿城条件差的假住所,街上的小孩向他们扔垃圾,并互相对骂;晚餐是开枪打来的猎物,酒也越喝越多,以营造北方人的酒鬼形象。

...

同事们丑化自己、卖力演出的苦心,菲利普都看在眼里,他也想借此机会把夫人送回南方,继续他的计划。可不久后朱莉就发现自己老公是在骗她,一切悲惨的生活环境都不过是假象,他的住处条件很好,这里的人也十分热心善良,意识到自己被欺骗的事实后,朱莉悻悻而去。

在亲眼见到“懦弱”的菲利普面对爱情的无措,安托万终于鼓起勇气向母亲坦言自己是多么爱安娜贝勒,他要搬出这个房子与爱人同住,不料老太太却舒了一口气,因为她一直在等待他的决定,儿子的幸福才是母亲最想看到的,为此老太太也主动找到安娜贝勒,并予以祝福。一天夜里,安托万将自己的爱意表达在了钟声中,广场钟楼上挂着向安娜贝勒求婚的条幅,有情人终成眷属。

...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不管住哪儿都很开心,因为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菲利普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他想要的自始至终不过是与家人的团聚、与爱人的厮守,自己费尽心机隐瞒现实得来的关心,也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因为之前一直认为他们夫妻俩“见得越少,关系才越好”,于是反省后的他开始正式邀请朱莉到北方同自己生活在一起,两人和好如初。

我们总说常年在外辛苦工作是为了家人,但数十年后发现,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未能做到陪伴他们,我们究竟是在主动掌控着生活的节奏,还是被它左右。在《掌控习惯》中,作者提到任何目标都隐含着这样的假想:“一旦我实现了那个目标,我就会很快乐。”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定式往往让人沉浸在下一个里程碑的实现,而忽略了我们要怎么选择走的步伐,当意识到这个生活的陷阱时,我们是否还会仅专注未来,而不顾眼前爱的人?

“一个外地人来北方,他会哭两次,来的时候一次,走的时候一次。”当菲利普将调职南方,安托万用这句话告别,从畏惧到留恋,那是因为早已将他乡当作了故乡,北方人的温暖热情早已打动他的心。

...

影片以法国南北差异和对北方的刻板印象为背景,记录了一段外地人在北方暂居的温馨时光。开头就以夸张的喜剧色彩渲染“北方”一词的冲击力,菲利普身边的人对北方的戏剧性描述可谓是精彩绝伦。

先是有人告诉菲利普有一件比解雇更糟糕的事,就是调职到北方,这项决策对他而言,大概就像是我国古代被发配边疆的状况,让他对那边的生活感到很茫然。甚至他对妻子谈起这项调动,乐观地安慰她道,到那边工作两年就相当于自己是残疾人的身份,那么日后蔚蓝海岸的调职申请也会有优先权,而家人纷纷表示不想受冻,不愿与他同行。

...

更让菲利普感到害怕的是,在拜访一位了解北方的长辈时,阴暗的房间中回荡着老人的声音:他们北方人都叫作“北北”(ch’timis),发音奇怪,而且都是可笑的疯子;那边的生活很苦,很多人年纪轻轻就离世了,冬天最低温度可低至零下40度。

在书店翻阅北方旅游指南时,菲利普竟因书中对北方描述的内容把自己吓晕过去;当他终于收拾心情向北边出发时,车里的音乐响起“Avec la mer du Nord(伴着北方的海)”,于是菲利普脸色越发难看,怀着沉重的心情开车,由于在高速公路行驶过慢被交警拦下,但听闻他被派到北方时,连交警都于心不忍开罚单,直接放他前行。

...

可当我们看到后面的剧情时,会明白这些刻板印象大都无中生有,没有实际在当地生活就不足以对其评头论足。这也是导演丹尼·伯恩想要表达的,他本人是一个12岁前都只能说北方口音的当地人,对于他家乡的种种偏见可能或多或少也影响着他之后的发展。因为之前受到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法国北部被认为是只有“贫困、绝望、失业和煤矿”的地方,这既是对北方人民的不公平待遇,也是阻碍北方发展的一堵围墙。

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无论是面对种族歧视还是地域黑,有着同一血脉的人类同胞在自己无尽的想象中,对另一方的兄弟姐妹进行无端指责和谩骂,既是在显露自己的狭隘,又是在刺痛无辜的对方,这种偏见只会给双方带来无尽的伤害;用先人创造的美丽文字拼凑不堪入目的言语,只会让先辈徒增失望,在历史车轮中万夫所指。

影片有一处对话令人动容:当醉酒的安托万对初来乍到的菲利普言语羞辱时,一旁的安娜贝勒立刻制止,并说道:“他才刚到这里,要是你去了南方,别人也这么跟你讲话,你怎么想?”看似是不经意的一番劝阻,但传递出的却是一位本地人对外来朋友的接纳和善意,试想自己若是那个“异乡人”,当地人的一簇花火就能绚烂自己的一片夜空,其中的暖意值得被深深珍藏。

...

当孤身一人到异乡,总是难免对当地人的态度产生敏感情绪,微微泛起的涟漪就可能触发海啸。无论到外地求学或工作,地域差异所带来的心灵缺口还需自身修复,从自己的心境改变所谓的“异地”处境。比如像菲利普积极融入当地生活,将新环境的朋友以家人相待。毕竟“家”对于自身的塑造是举足轻重的,等待着何处能收留自己停泊,并没有自己是否主动愿意靠岸重要。

“家乡”像是轻轻搭在身上的薄衫,出门在外总觉得它不够厚重,无法遮挡风雨,心性高的游子选择孤身闯过天和地,但当昂首阔步时被绊倒,忍着疼痛低头去看,她却是唯一可以及时护住伤口的存在,“血浓于水后看不见红色”,我们又何尝不是容易忘记身边最爱的人,远走他乡要记得时常回望家的方向。

...

“欢迎来北方”,欢迎到任何心之所属的地方。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