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有来世,我就再不会阻拦你了,我都依你,因为我懂了,你想做个凡人,也许…也许你一直就是个凡人。”正像从邱如白口中所说的那样,梅兰芳的一生,只想做个凡人,却始终未能如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纸枷锁”,顾名思义,薄纸一张,一撕就破,却成为了梅兰芳一生的束缚。
年少成名,少不了亲人般的“十三燕”栽培,本应按部就班踏上一条锦绣前程,怎奈一场讲演,在畹华的心中,激荡起无数的波澜。从邱如白辞官而来,梅兰芳的身上,就已然戴上了纸枷锁。

图片发自简书App
被迫无奈与十三爷爷打擂,看着歪靠在椅子上的老人,那时的畹华是愧疚的。正是这份愧疚,让十三爷爷的遗愿,提拔伶人地位的请求,让梅兰芳身上的纸枷锁又变薄了一些。
梅兰芳的时代到了,而这时代也让他彻彻底底脱离了凡人的范畴。他的七情六欲都只能在戏台上表现,而台下的他,是沉默寡言、毫无生趣的。
他不再属于任何人,只能属于那千千万万的“座儿”。即使是他此生挚爱,却连犯回浑的机会都没有。在纸枷锁里面,没有比救场更要紧的事,多么的悲哀。
梅兰芳与孟小冬,只能将所有的情感,都注入到李凤姐和朱厚照的角色里面,也难怪被邱三爷和冯六爷调侃越演越真。当孟小冬说出的那句:“孟小冬再也不和梅兰芳见面”时,他心中的痛又有谁能体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于访美,梅兰芳的内心是抵触的,但却毫无办法。一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早已经注定了美国之行的必然。虽然赢得了博士的称号,可梅兰芳真的就在乎吗?
刘锡长的死,让邱三爷套上的纸枷锁有了松动的迹象。自作聪明的计划,却触碰了梅兰芳心底的那一丝柔软,为二人日后的决裂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真正促使梅兰芳重燃凡人梦想的,是国难之时。日本的侵略,家国的危急,使得已经被束缚了二十年的梅郎痛下决心,山河重建之日,方是登台之时。
面对着田中少佐的恳求,他没有答应,即使是日军长官的威逼,他也没有妥协,即使被邱三爷越庖代俎,在事情已无挽回之时,他不惜蓄须明志,甘愿承受伤寒之苦,也要撕破那早已松动的纸枷锁,真正做一回自己,体验凡人的喜怒哀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梅兰芳在抗战胜利后,首次登台之时,也许,八年的凡人生活,已经让他的身上,再无纸枷锁一类的束缚存在,这个时候的梅兰芳,才真真正正称得上“伶界大王”的称号了吧。
每一个人,身上或许都有一副纸枷锁,父母的期盼、生活的艰难、周遭的目光等等许多,很多人穷极一生想要打破的,何尝不是这一份束缚呢?
邱如白身上有纸枷锁,他必须让梅兰芳更成功,借此来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背负恶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孟小冬身上有纸枷锁,她不能为了自己,毁了梅兰芳,虽然她无比渴望这份美好的爱情,但是,她无法说服自己,只能逃避。
福芝芳身上有纸枷锁,明知自己不是梅兰芳的真爱,却一直陪在他身边,用包容和鼓励,全力维护着他的不朽,矢志不渝。
一部京剧名家的传记,记录了作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的半生岁月,从清末到民国,从日本侵略到抗战胜利,在这动荡的岁月之中,作为国粹的京剧也是几经变迁,经历了守旧到维新的阶段,无论是古装新戏《黛玉葬花》,还是时装新戏《一缕麻》,都是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产物。

图片发自简书App
涉及京剧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霸王别姬》的经典自不必说,一句“不疯魔不成活”,被张国荣诠释到了极致;《刀马旦》的爱国情怀更是让人佩服;《大武生》虽然口碑一般,不过成角前后的反差确实比较讽刺。
在快餐文化和垃圾娱乐遍地的今天,京剧这样的国粹的传播,已经并不客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本事,早已不是哗众取宠、卖萌搞怪的对手,想想都觉得有些可悲可叹。
但愿如梅兰芳、程蝶衣等等的艺术家们,拼尽一生去守护和坚持的,不会像那些已经濒临失传的如“华阴老腔”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毕竟,这些都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才保留下来的,能够源远流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