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看这部与题名几乎同名的电影已经很长时间了,之所以拖欠这么久才写下自己的感想大抵是因为那次的感触并没有那么深。当然,这次也不单单是评述这部电影本身,而是更多地讲一个故事——一个曾经因为青春的那些悲伤而最终无力逆流而上的女孩。

那时看完《悲伤》,冷风从胸口穿堂而过,心中明镜猛地被击碎,艺术性的加工创造像一团迷雾一般将那些碎片埋葬,心间深海汹涌起大浪,久久不能平息。

那之后,我在评论里写下这么一段话:

其实不喜欢改编的大团圆结局,电影版的《悲伤逆流成河》很唯美结局很温暖,可我觉得还是少了一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电影的最后,正义得到伸张,一切被揭开,易瑶还是生活在弄堂里,有顾森西陪着;齐铭搬走了,有对顾森湘的思念在畔。皆大欢喜。我还是更喜欢小说的结局,因为它把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无论原罪是谁,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人人都参与其中,直接或间接。屈死的易瑶,自杀的顾森湘,洋洋得意的唐小米,生无可恋的齐铭,以及最后明白真相近乎崩溃的顾森西。
悲伤,从来都不是喜剧。
成长,永远都需要沉重。悲剧,能让我们理解生命之重,变得成熟,并思考人生。如此完美的演出,亦如黎明中的花朵,凄美,残忍。它如此美丽,令人深思。人们会亲眼目睹到这样一个看似缓慢却又无限迅疾的过程——从最初美好的花香和鲜艳,到然后变成枯萎的零落花瓣,再到最后化成被人践踏的粉尘。

                          ——————《悲伤逆流成河》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无悲伤不青春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直以为,无悲伤,不青春。

真正的青春,必定有着或多或少的悲伤故事,或宏大或琐碎,而不像是一些人安慰自己所说的“在我的印象中,我并没有吖”。

龙应台女士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说,“这个社会对过去充满怀念,对现在又充满幻灭,往未来看去似乎又无法找到什么新鲜的想法。”似乎现当代的青少年们并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青春往事。

然而就算我一直伪装着家长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可当年我却在读着饶雪漫的青春,看着她笔下的芸芸众生时,哭得泣不成声。

哭的是十七岁的爱情,“在甜蜜而脆弱的爱情里,我们都这样不断地在‘练习’,‘练习’失去,‘练习’承受,‘练习’思念,在重重复复高高低低的预热中,走向我们最终的早已既定的结局。”

哭的是对于别人来说唾手可得而对于我来说遥不可及的亲情,“这个月亮是很多人的,但不是我的。温暖遥不可及。”

哭的是所有终将逝去的回忆与青春的疼痛,“走过的路,爱过的人,以在时间的长河中流走。只有时间的香气,留下斑斓的痕迹,人生匆匆,遗忘在记忆中交错。是非爱恨……无言的结局,回忆发现,岁月将悲伤过滤,又被生活蒸发。我从痛长大……”

甜言蜜语,说给左耳听。

苦口良言,说给自己听。

我就像一些人一样,青春期过得无波无澜,晴空万里。偶尔与母亲斗斗嘴,或而同兄弟姐妹们打打架,我们的青春就这样的无惊无喜,家人们长吁一口气,感叹孩子最难熬的青春终于挺了过去;孩子们扬起懂事的脸,睁着无辜的双眼庆幸自己成功度过。可是,这叫青春吗?或者说,这是多数人的青春吗?

最青春最疼痛的十七岁,饶雪漫写出来了。

不是说每个人的青春一定要像郭敬明写的那样终究是悲剧,也不是说脆弱不堪到一定要以堕胎开头以死亡结尾。

但无论如何,悲伤,一定会是贯穿着青春始终的词汇,成长,一定需要付出某些代价,无论大小。

九零后的青春吟唱着孤独的诗词,阅读着安妮宝贝饶雪漫郭敬明夏七夕的书,泪流满面;

零零后卷席着时代的大浪风风火火而来,毫不畏惧,在孤独中重复着上一代人青春的故事。

一个写满了青春疼痛伤感句子的小本子,就可以成为联系两代人的节点。其中,有暗恋、明恋、早恋,有孤独、悲伤、痛苦,有一见钟情,有谎言和欺骗,有梦想和远行。

那个女孩也有这样的本子,我远远见到她藏起一个颜色素雅的梦。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悲剧的始末

《悲伤》中的易遥,她的青春是在殴打奚落校园暴力流言漫天中度过的,可,这世界上那么多类似的女孩子,独独只有易遥遇见了顾森西。

悲剧始于一群看好戏的旁观者和一群闯祸不嫌事多同样遭遇校园暴力侵害的侵害者,结束于花香被践踏成粉尘:电影的最后,女孩顾森湘成为命运之手把玩的对象,其他人照旧,一切从新开始;小说的最后,死的死疯的疯,像极了笑话。

可又有谁有幸遇见那一个顾森西,那个厚着脸皮告诉心爱女孩要学会反击的阳光大男孩,那个即使在面临所有人对易遥的指责依旧不动声色得为她遮住一部分阴暗的人?

不喜欢那个“生活在光亮里,就以为全世界都是光亮的”大男主齐铭,他根本就看不到易遥受过的伤,所以他轻而易举爱上了另一束光,所以他训斥拿水泼食堂的易遥、打帮助易遥回击的顾森西,所以他从前对易遥的好都成为了一个笑话。

对呀,他不懂,他根本没经历过。他的家庭和睦健康,他生活的弄堂温暖美好,他遇见的人们外表看起来总是那么自然生动,他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能有这么黑暗的一面,他从来不知道易遥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是,易遥和他不一样,他们从来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易遥在生命里的那一束光熄灭之后生命重归暗淡,光亮对于她来说是多么的奢侈。

电影中易遥虚弱得躺在病床上望着这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男孩子,忽得就红了眼眶,她的唇角挂着一抹讽刺的微笑,“别对我那么好,要不我会以为你做什么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你还是不要对我那么好了,免得哪一天你把心掏出来了放到我面前,我都不会有多稀罕,甚至还可能在上面再踩上几脚。”讽刺的是,到了最后,这个大家原本以为会一直关心易遥甚至宁愿把心掏出来任由易遥伤害的男生把心给了其他人。

顾森西不一样,他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坏孩子,他懂易遥。

百度百科中有对“顾森西”人物的描述——世界妄图改变我们,森西却以他的温柔与善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当年网上流传着“世界欠我们一个何以琛”,如今想来这句话依然适用,“世界欠我们一个顾森西”。

“我叫顾森西,影视歌三栖没有木字旁的那个西。”易遥问他为什么不是希望的希,还说太阳从来都不会从西边升起,故事的最后他说:“大家好,我叫顾森西,太阳从西边升起的西。”

他是打在颓靡花瓣上的一束光,是所有女孩子心里的向往,是这个世界欠我们的希望。

她没有光,所以她没有向往。

...
图片发自简书App悲伤的主题

M小姐的青春就是这般艳丽颓靡的花,被这青春时光碾压成尘,悲伤逆流成河。

她不喜欢被教室拘束,不喜欢将心事倾吐,不喜欢对不喜欢的人微笑,不喜欢因为是住校生就不能够出校门。

在省内最棒的学校里,这个女孩子特立独行地骄傲活着,丝毫不惧所有人的眼光。

索性她成绩数一数二,整天不情愿在教室待着自习,宁愿晃悠到河对岸的电影院看属于自己的孤独的电影,成绩也照样是考清北的料。老师对她又爱又恨,同学们对她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她暗恋男神也暗恋得天下皆知、满校风雨。她对着男神的教室表白,将自己的满分成绩单折成爱心送到他的桌肚里,总之做尽了一切她能想到的傻事。

再后来想明白自己只是欣赏和崇敬那个男孩子,自己还规划好要在高考之后出国,便停止了一切追逐,决心不耽误那个男生的未来。

然而一只蝴蝶振翅会影响整个太平洋。

也不知道究竟是谁授意,招惹到学校周围的混混在某一天逮到了她,还嚷嚷着说她招惹上不该招惹的人,在那个雨夜里打得她鼻青脸肿。

她愤愤不已向学校投诉,可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投诉被拦了下来搁置到一旁,当然在那期间,周围的骚扰不断,就连同学们都开始对她避之不及,唯恐沾惹上身。

让她更难以置信的是最后自己申请高校的时候竟还受到了干扰。

老师看着她的眼光变得异常诡异,同学们对昔日女神开始冷嘲热讽。

后来她才知道,在她没有接触到的校园的阴暗处,流言已经开始扩散,诸如她混社会,诸如她表面家境优渥藐视校纪校规实则内有玄机,诸如她一切的成绩都是作弊,诸如她......

校园暴力、官僚集权、流言蜚语,她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也会接触到这样的黑暗,也从来都不知道就连身处于象牙塔里的学生们也会有那样恶毒的言语,她有些心寒。昔日潇潇洒洒性子开朗大方的女孩子日益变得消沉。

当然最后她还是出国了,我不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了,曾经耀眼得散发着光的女孩子就像颓靡的花瓣,迅速在青春陌路碾落成粉尘。

她曾是最耀眼的明珠,如今却成为被湮灭的灰尘。

在那一段岁月中我因身处他乡无法及时得到她的信息,她也顾忌着我的感受并没有告诉我。后来,我送她从机场离开的那天,她抱了我,轻声说,再见。

后来,她的手机没有再打通过,我知道她是想要完全丢掉过去重新开始,我知道她不想让我知道她的悲伤。我一直保留着原来的那个电话,期待着有一天,她重新使用那个号码,用一如往常的声音笑着说,我回来了。

最近才艰难得到消息,近两年来之所以得不到她的消息,是因为她病了。她在他乡患了抑郁,最近才刚出院。

电话那头,大洋另一端,她虚弱得笑说:“我回不到从前了。但我,想活......”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悲伤逆流的青春,无须缅怀,这是一道时代的伤疤,是一代人的过往。

我愿天下人能够在悲伤的过往里撞见重生的自己,愿她就算不能逆流而上也能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