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无物永驻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若干年后,人们仍然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有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着,或生活过。


导演张杨的这一番话,无疑提前为日后的争议作出了解释。

但争议,从来不会因一两句简短的言语而消弭。


...

17年6月20日,《冈仁波齐》正式上映,排片率只有1.6%,而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60%的排片,但惊喜的是《冈仁波齐》却以21%的高上座率位居榜首。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上映的巨大压力,《冈仁波齐》的排片量锐减至0.9%,但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平均上座率26%。在接下来的周末两天,该片的上座率更是飙到了43.8%。


在影片中,来自同一偏僻村庄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初衷的藏民们聚集一处,结伴前往2500公里外的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在途中,朝圣者用身体去丈量土地,以低吟的诵经声去追寻白昼黑夜春夏秋冬。走路的鞋磨破了,就再购置;车子坏了,就去修;钱不够了,就再去挣;同行的孕妇分娩,就停下来护送产子;有老人平静离世,就为其祈祷哀悼......


《冈仁波齐》是少有的以纪录片的方式来讲述朝圣的片子,风格简单直接,没有任何炫技的镜头,情节淡得如白米饭一般。没有配乐,没有专业演员,甚至没有剧本。

就连张杨业内的朋友都对他说,你的作品太温和了,太圆满成熟了,要尖锐一点。

但这部如水一般温和平静的“三无”片子,却奇迹地爆发出异常生猛的能量。这部仅有2000万投资的影片最终票房过亿,豆瓣上最高时评分达到8.7分,是名副其实的黑马。


...

然而,与票房和褒奖同时席卷而来的是恶评如潮。

有人指出,《冈仁波齐》与众多宣传片类似,将“假大空”的特点运用的淋漓尽致。

更严厉的声音说,《冈仁波齐》不过是营销情怀,贩卖兜售符合年轻群体的“精神鸦片”。

更直言不讳的声音说,这部片子的火爆无非就是满足了都市人对朝圣的窥私欲,那些满口称赞的观众,不过是一群观影时主动引入自身经历而实现自嗨的可怜虫。

更冷酷的声音说,《冈仁波齐》是将宗教愚昧讴歌为宗教信仰......


...

如此的争议真的是现象级的。反观近年能引起热议的华语电影,《我不是药神》涉及的是民生痛感,《大象席地而坐》揭露的是生活的囹圄,《无名之辈》讲述的是都市的黑色幽默,《悲伤逆流成河》提及的是校园欺凌......民生、平庸、欺凌、挣扎、不平等、希望和绝望......每一部片子都有自己的立足点来引发大众的思索和共鸣,而大众的声音和态度大都向着同一方向。


...

《冈仁波齐》的观众却自动划分成两个坚硬对峙的阵营,每一个阵营中的成员都拧成一股绳一般团结,势要守护或推倒这部电影。

一部没有任何明星流量参演的片子,没有所谓的“nao can粉”的随意攀咬,在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发声的人都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立场,如此声势浩大又脉络清晰的争辩,在电影史上堪称传奇。


其实仔细研究,就可发现一些端倪。多数人争辩的不是电影,而是人生。


...

在《冈仁波齐》上映之前大众对于西藏文化的了解仅仅只来源一些游记和历史知识,这种了解的缺乏也使得人们对虔诚的朝圣抱有一种敬仰。导演张杨在拍摄电影时,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展现朝圣,他没有编写剧本。在一年的拍摄过程中他与藏民待在一处,通过与朝圣者的接触与交流来挖掘故事,以藏族人的思维眼光来呈现朝圣的原貌。因此,《冈仁波齐》是为数不多的真诚而坦率的记录朝圣的电影。


只是,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多数人的价值体系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暴露无遗。或许是精英文化已经渗入人们的骨髓,置身于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城市,男性的理想大致是站在从高楼的顶端,自信地与人推杯换盏,被一片香山花海、粉颈桃腮包围。女人的时髦大概是身着阿玛尼和普拉达穿梭于香奈儿和迪奥的香气中。在这种崇尚金钱的衡量标准下,这些穿着灰布粗衣耗时一年去跋山涉水的行为当然无聊可笑。

囚禁在钢筋水泥中的人,可能会追寻到自己理想的物质,这些外物提供的安稳,只能给予短暂的麻痹,而在人们清醒之后则奉上更多的焦虑。毕竟,没有哪一种胭脂能涂抹空虚,没有哪一件华服能粉饰灵魂。


...

另一类曾经喜欢喝茶论道的文艺青年,如今已经被城市弱肉强食的法则打磨得无坚不摧了。比起虚无缥缈的神仙,他们更愿意将牛顿爱因斯坦一类人物奉为圭臬。理性的皮囊下包裹着畸形的面庞。在他们眼中,无法从科学角度来评估经济价值的活动就是迷信。所以朝圣这种行为的价值和意义被批评的一无是处。当然,小年轻们可能不止是批评朝圣,这种在各种传统节日只享受放假却忽视节日的精神实质的人,其实也是可怜的,理想与情怀的光暂时还没有照进他们冰冷的心中。这是时代留给他们的创痛,只能藉由时光来抚平。


《冈仁波齐》的优劣只有等时间来检验,眼下的社会还太浮躁,处于江湖中的人谁又能跳出这个时代分得清对错呢?

朝圣最本质的是什么?是救赎。

那么《冈仁波齐》的观众都找到自救的方式了吗?

无人知道。


人生也是一次修行,途中声音嘈杂,与其塞上耳朵,不如塞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