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笔记之------《 青春之歌 》 崔嵬 、 陈怀皑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知识分子的觉醒之路


一、影片人物与主题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电影围绕主人公林道静的遭遇,塑造了保守势力的小知识分子余永泽、勇敢真诚的进步青年卢嘉川、凶狠歹毒的国民党反动派胡梦安,还有忠于革命、时刻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共产党员江华等一系列20世纪30年代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群像。

即讴歌了共产党人面对民族危亡之际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精神,又对于黑暗腐朽的国民党反动派、人民内部见利忘义的叛徒等人物进行了猛烈批判。

这是一部在 “ 十七年 ” 时期,较为罕见地对知识分子进行正面塑造的作品,呈现出林道静在经历坎坷后,是如何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一名共产主义革命者的。



二、影片中的意象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影片采用了非常多的意象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个人境遇。

当林道静来到悬崖边上企图自杀,主人公的头上,是乌云密布的天空,脚下则是翻江倒海的大浪,背景音乐铿锵沉痛。

声音和画面的组合深刻表现出了女主人公所处的黑暗的社会环境,烘托出她内心孤独而悲愤的感受,从而组成了一系列的叙事交响,无不体现出黑暗的旧社会对个体的残酷压迫与折磨伤害。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导演通过渔网的这一意象暗示了两个的悲剧结局。

林道静和余永泽在互相倾诉时,一张巨大的打渔网设置在镜头前景,遮挡了这对青年男女。余永泽似乎站在网里面,林道静则一半身子在里面、似乎又有一半身子在外面,创作者意在表现林道静正逐渐走进一个并不属于她的世界,而那是余永泽编织出来的网络,将极大地束缚住林道静。


三、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林道静与旧社会、保守势力的告别方式,是通过“ 娜拉出走 ”式的婚姻来完成的。

卢嘉川承担了林道静的革命启蒙者和精神导师的双重角色,林道静便于自私保守的丈夫余永泽决裂,从而融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余永泽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势力与利己主义的人物形象刻画,几乎是林道静的另一个反面。一正一反的角色进行对比,更有利于突出林道静成长为真正的革命者的可贵与崇高。

林道静在狱中遇见了卢嘉川的妻子,听闻卢嘉川的革命理想和英勇牺牲的光荣事迹之后,她对于卢的感情从 “ 精神出轨 ” 升华对于革命英雄的崇拜和认同,最终觉悟了革命的真谛,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参加革命的林道静融入到了群众之中,成为了革命群众的一员,于是新中国,在一个个这样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努力奋进中,走向了辉煌。


四、影片的创作背景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这部影片是一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 “ 献礼片 ” 。

《 青春之歌 》 的创作历程非常不易,而选取林道静这类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性质的知识分子作为主人公的做法,在当时也是十分大胆的。

导演非常坚持地要突出表现落后的人如何完成自身的转化,并在最后成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他认为, 只有突出这样的人物变化,才能足够打动人。

这样的创作初衷,来源于崔嵬导演早起参加过的北平学生运动和翼中的农民斗争,他对于当地的知识分子生活于思想境遇非常了解。

崔嵬曾经这样说道: “ 我熟悉当时的历史情况,我理解 ” 林道静 “ 的思想和斗争,懂得她的快乐和忧伤,因为我也是沿着她所走的道路走过来的,这也是我能将这部影片拍好的重要思想感情基础。 ”


五、对当下的意义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和1959年的新中国相比,今天的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飞速崛起的新世纪,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回望影片 《 青春之歌 》,实际上是在书写林道静作为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者的个人历史,也是在书写每一个参与新中国成立于建设的中国人民的历史。

在今天的语境下,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文化使命,仍然是要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如何书写当代奋斗者的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