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楼话心

...

image

朋友拿到几张电影票,是比较小众的纪录片,我便决定去“蹭”场电影,原本没抱多大希望,却意外收获了不少感动。

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北漂突然决定去法国骑行,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环绕这个以浪漫闻名全球的西方国度。

导演既主演黎国明是一个无论对骑行还是对拍摄电影都完全陌生的大男孩,仅仅为了完成一个心愿,以及帮朋友实现一个拍纪录片的想法,便踏上了旅程。

听起来多么不靠谱的计划,然而,很多事情真的就需要这样粗糙的冲动才能做成。

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以及导演本人根本没接触过电影工作,该片完全谈不上制作技巧,只是将一路的见闻忠实记录下来,并从有限的素材中剪辑出一段还算完整的映像。

但奇怪的是,在观看过程中,你几乎不会注意到技巧的稚嫩和素材的欠缺,因为那时的你早已被制作者的真情实感所打动。

这是一部简陋到只有真诚的电影,但恰恰是真诚,让这小成本纪录片胜过了无数大卡司大制作。

或许正是黎国明的“无心”才成就了这部作品,又或许,正是黎国明敢于跟随自己的真心,才有了这部作品。

黎国明给人的感觉也很亲切,不管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中,他都是一个害羞的大男孩,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感到迷茫的青年,他坦承换过很多工作,对自己究竟喜欢干什么也没一个定论,甚至也被老板批评说“对社会、对生活不负责任”。

然而,什么才是负责?如果一个人不能对自己的心负责,那么他能对社会有多大程度的责任感?

放映结束后的交流会很有意思,“钱”的话题被问得最多,“这趟旅行总共花费多少?是自费还是有赞助?”“你现在拿到了多少报酬?”“(问制片人)可不可以也资助一下我们?”……让人哭笑不得。

虽然心里有些不屑,但我知道我也没资格批评这些提问的人,因为我也曾以没钱为借口放弃了很多计划,对“钱”的焦虑已经成为首要社会问题,其实很多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不过他们的信仰是“钱”。

这种心态恰恰与黎国明的心态形成了对比,黎国明想要的是“真正的感悟人生”,他说不想老了以后后悔自己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而台下很多人想要的是“免除人生的焦虑”,之后才能谈享受人生,当然,免除焦虑的灵丹妙药必定是钱。

那么,你这一生到底是为追求快乐而活,还是为免除焦虑而活呢?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人生风景。

这个阳光耀眼的下午,因为一部真诚的电影而变得格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