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影相关从业者,最近有两个消息,令我颇感痛心——

一个消息是,《速度与激情9》的票房,会超越《悬崖之上》。

也就是说。

这部豆瓣评分5.5、全片毫无逻辑性的“洋垃圾”,将成为整个五月的票房冠军。

...

另一个消息是,有部意义非凡的作品,会在五月底正式上映。

然而,在电影院,它却近乎无人问津。

猫眼显示,其预售票房,不到《速激9》的百分之一。

同时看过这两部后,我的内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两个疑惑:

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的,到底是速度与激情,还是从容与平静?

面对信息大爆炸,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才能无愧过好这一生?

答案,或许就藏在几位智慧老者的言谈举止里。

《九零后》

...

这是三副没有特效,却令人倍感震撼的画面——

一只妙控鼠标(我至今仍不会用)上,一只手正在自如操作。

镜头上移,我们看到,手的主人,是一名老者。

这名老者,正在用Mac,处理极为复杂的技术性工作。

他叫郑哲敏,出生于一九二四年,是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下一幕——

一本书的上方,另一名老者拿着放大镜,照亮了纸张。

阅读完毕后,老者拿起笔,认真仔细地标注了,对他而言重要的段落。

他叫马识途,出生于一九一五年,是蜀中五老之一,也是《让子弹飞》的原作者。

...

最后一幕,书桌上的音响,正在播放一首舒缓浪漫的歌谣。

“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

听见这句熟悉的词,老者回忆起了往昔时光,不禁翻译道:

“你是我的阳光,我唯一的阳光。”

...

镜头一转,我们看到了充满活力的,室内的陈设。

洋娃娃、玫瑰花、照片和信封、少女心爆棚的刺绣……

即使脸上已经遍布褶皱,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朝气蓬勃。

她叫杨苡,出生于一九一九年,是著名翻译家,也是《呼啸山庄》的权威译者。

...

是的。

此三位的年龄,均已横跨世纪,达到了百年之久。

然而,看着他们的状态,我们却不觉得衰老,反倒满是羡慕。

他们,究竟为何能够如此与众不同?

这一切,都离不开四个字——

西南联大。

...

什么是西南联大?

一九三七年,日军进攻华北,炸毁了南开大学,清华和北大也陷入危机。

为了保住文明的种子,三校决定南迁长沙,后又因战事告急,转战昆明。

彼时,由于交通困难,有两百多名男性学生,不得不依靠双脚徒步前进。

...

六十八天,他们每天行走四十里地。

终于,来到了三校合建的西南联大。

那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张道一说:

我原来的想象大学应该是比我的中学好得多但是我到了西南联大注册以后我大吃一惊

由于桌子不够,所以学生只能分到一个椅子,将书本放在椅把上阅读;

由于灯光不好,所以学生只能用手摇灯,一边学习一边制造光亮;

由于经费不足,所以学生只能住茅草屋,学会与臭虫“和平共处”。

可能有人质疑:身处这样的环境,还能全神贯注的学习?不可能吧?

但很多时候,现实就是比小说,更能超出人类的幻想。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百年来最卓越的一批大师,如群星般集体诞生了。

从右至左,分别是许渊冲(世界级文学翻译泰斗)、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王希季(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在文、理、工三科中,即便放眼整个人类历史,此三位都属于巅峰人物

这,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因由,且听我细细推测。

一九四五年,随着美军核弹的轰炸,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目睹到毁灭性的力量,国民政府旋即决定,中国也要研制核弹。

于是,一九四六年,九名科学家带着任务,赴美考察。

这其中,包括了刚从西南联大毕业,仅二十岁出头的朱光亚。

然而,刚刚抵达目的地,考察团就被告知,美国拒绝对外开放核弹研制技术。

不久之后,中华动荡,内战爆发,考察团的任务也被取消,众人四散天涯。

但,流落异乡的朱光亚,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他摒弃杂念,来到了美国密执安大学,潜心钻研物理学。

四年间,他连续拿下了四次奖学金,终于顺利毕业,取得博士学位。

一九五零年,新中国正式成立。

得知这一消息后,朱光亚与女友告别,回到了北京。

回国前,他向留美的同学,写下了这样一封公开信:

同学们我们来美有的一年 有的两年有的三年五载我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二十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 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

这封信,让我想起了《无问西东》中,发生在西南联大的一幕——

课堂上,由于教室不够隔音,导致学生们无法听讲。

无奈之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

静坐听雨。

这一幕,为何令我们震撼?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东西,迷惑我们的方向,阻扰我们的思绪。

就像暴雨一样。

暴雨是什么?

于那个时代,暴雨是点不亮的灯,是难以驱散的臭虫。

是日本人反复的轰炸,是一切物质层面的饥饿与匮乏。

于当今时代,暴雨是世俗的目光,是买不起的名牌包。

是戒不掉的王者农药,是一切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欲望。

那么,面对嘈杂的声音,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内心?

课堂上,由于缺乏强大的定力,沈光耀无法完全像老师一样静坐听雨。

所以,他打开了窗。

他看到,滂沱暴雨中,一个渔翁戴着草帽,还在坚持捕鱼。

而另一边,作为中国军队的种子,体育部的同学还在坚持操练,以备万一。

目睹这一切,沈光耀明白了——

原来,自己能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原来,自己能在教室中静坐听雨,是因为有人在外面,挡住了狂风暴雨。

恍然大悟后,沈光耀再也不觉得,暴雨多么难以忍受了。

和朱光亚一样,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灵魂和步伐愈发坚毅。

因此,他做到了能在任何环境下,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无论周围传来什么样的恶意,有多么嘈杂的声音,他都可以无动于衷,追求卓越。

这,就是西南联大的学子,能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成长为大师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纵然已经年老,却还能那么精神矍铄,散发光辉。

在最困苦的年代,他们透过狂风暴雨,看见了真实的世界。

在真实的世界中,他们认清了“我是谁”,懂得了“我从哪里来”。

故而,也明白了“该往何处去”。

《九零后》的结尾,年过百岁的杨苡,说了这样一句英文:

“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

“每一天一定要做得最好。”

什么意思?

在我看来,就是每一天都要像个战士,勇敢地面对真实的世界。

不逃避,不迷失,让身体服从自我的意志,从容地做内心深处真正渴望做的事。

说白了,就是要做到静坐听雨,拒绝让《速激9》那样空洞的精神鸦片麻痹自己。

最后,在这个审美不太正常的年代,我就再表达一个不太切实际的小小心愿吧——

希望《九零后》的最终票房,能收回

-

关注罗罔极,不定期推送有独立思考的高质量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