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净的、清晰的、直视本质的类末世青春物语。一种城市道路系统景观里的青春。极具作者性的长镜头、构图、画面资讯调控,犹如电子音乐般空灵澄澈,充满新时代特立独行的气质。
在近未来,国家权力机关与监控体系逐渐渗透日常,那些时不时出现的警告广播、警灯的蓝红光、警察的闯入,在那乾净的画面下格外突出。当我们看见那些时不时窜出的来自庞大系统的符號时,会发现它们竟是如此不动声色地侵入日常,波澜不惊,如此自然,正如同权力的发展歷史是由公开到隱密,这种不分界线的乾净,也正暗含著权力那隱密却致命的权能。
画面的乾净,是一种对两极的捕捉,既是全面监控体系下权力机关运行时规矩的精准控制,也是在那冷冽条框之外逃逸出的真诚的生活流动的情感捕捉。白天清晨的淡然阳光,以及那冒险打破规矩一夜后黎明的清蓝,都有种寂静的温柔,青春最真实的情绪,不过於激烈,也不过於无动於衷。
人物的关係性寡淡不足。剧本的深度欠缺打磨,关於地震与监控的设定並未全部发挥,欲大篇幅描写的对权威与制度的反抗,也沦为幼稚的口號宣传,校长与移民学生,双方成为理念的傀儡符號,被以最简化分明的善恶样貌呈现,最后的高潮也以一个荒诞的讲堂衝突轻轻化解。但是故事的象徵可谓清晰而有效,没有浪费的情节,每个伏笔都在后面得以善终。价值观的衝突最后也终得解决。
最令人动容的场景都是与城市的交通系统和道路有关。在高速大桥下渺小的主角们的移动,而那不动高耸的大桥彷彿社会的意志,人群在底下穿梭,竭力找到属於自己呼吸的空间。那些被梁柱、围栏、路灯、大桥,繁复钢筋水泥系统遮挡下的一小块天空,才是最美丽、最具自由气息的空间;又比如分岔的天桥上,主角们那並不总是一致的分歧想法,透过桥的走向得到了映证。结尾两人那反方向的归途,是成长后的决断。再一次,城市的景观承担了象徵的价值,但这次,它不仅仅是一种压抑的牢笼,它也能承载情感。他们这一代在城市里生长与反叛,城市见证了他们对它的反抗,也见证了他们反抗时最宝贵的情感,到最后,它甚至会倾泻出所有的思念让他们好好完成道別。
一种城市道路系统景观里的青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黎明前的关係
有趣、当代语境的切入角度,却只是浅浅划过一刀,无法达到探至病灶的深度。剧本的潜力只在前半部呈现,在已经缺少戏剧性与复杂度的环境下,威胁的险要与深刻荡然无存,成为似乎得以被任何其他病症替代的驱动工具,后段彼此的相处交流过程更是沦为最平 ...
诅咒的无差別性与阁楼的恐怖
经典归经典,但以现代眼光来看並不恐怖,氛围营造得也不算出色,故事剧情与主旨更是无趣。剧情採用非线性敘事,讲述与这间咒怨之屋扯上关联之人之后一系列恶梦般的遭遇与下场。但剧情也就如此,並没有更深刻地挖掘人物,数十人的死亡也没有指向某一核 ...
大师之作
精彩的情节发展与结构,大师级的色彩、构图、镜头衔接、剪辑节奏,画面永远是丰富不单调的,导演十分擅长构建张力十足的场景,荒谬气质的黑色幽默使整部片摆脱了传统復仇故事过於深沉压抑的苦难、残忍情绪性的堆砌,以一种游戏的態度拆解復仇的本质。 ...
异质绚烂的演出
剧情暗线太多,挤压了单一线的铺陈。讲述人的异化,却无意塑造人物,也毫无关係性的描写。把人物当作说理的工具,但这理讲得也粗糙,旨在展示,而非探討。本作应该想做的是京极夏彦类型的妖怪推理,以物怪作为引子,实则揭露人性谜底,物怪是作为那渐 ...
绚丽复杂的装置
一台庞大、复杂、精密的装置。试图把奥本海默这一生的意图、信念、崩毁,与这诡譎多变且复杂的政治局势起起浮浮。社会的详细运作原理,那些高密度的专有名词、人名与政治事件,用繁复而面积广阔的设定,製造一个眼花撩乱的奇观,衝击观眾,让他们无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