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改编自罗尔德·达尔的同名短篇小说。

韦斯·安德森在剧本改编上仅做了点修枝剪叶的工作,近乎是照着原著拍摄本片的。用影像呈现文字,这是韦斯·安德森的一贯创作风格。

...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文字语言向视觉语言的转义有极大的损耗,如何让观众像看书一样看电影,这不仅是创作者个人的艺术追求,也是对观众日常经验的挑战。——虽然电影和文学在叙事策略上有相通之处是个共识,但是将两者直接互相置换的做法还是过于激进了。

韦斯·安德森的做法是通过固定机位摄取一个“舞台”,舞台内的布景通过机械装置和人力资实现转换,营造出类似舞台剧的效果(灯光的变化制造出人物独白和外部对话的转变,以及时间的流逝),再加上剪辑实现电影式的时空转换。

...

同时,本片强烈的色彩风格极力入侵观众的感知,刺激情绪波多,替代了一部分戏剧效果和表现张力(这也是韦斯·安德森的惯用手法)。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另一个特点是,所有的主体叙事全部建立在演员主动打破第四堵墙上,实现了小说中,“某某说:”这一司空见惯的文学叙事手法。

换句话说,本片的角色需要自己向观众述说故事,而非镜头(导演-摄影机)向观众呈现故事。角色与角色之间层层套娃,最终回到“作者”。

可以说,这是一部视觉化的小说。

...

由于电影无法像书本一样,实现自由的前后翻阅,所以,每个演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说完自己的台词,语速非常快。

台词兼并了人物塑造和故事演绎两种功能,摄影机仅仅起到了记录的作用。最后,片中的角色需要自己塑造自己的意义,这是话剧的特点。

这给观众制造了极大的困难:电影放映是不可逆的过程,一旦观众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跟不上台词的速度,就会造成对电影局部理解的缺失。

...

事实上,电影就是在讲集中注意力是一种艰难的修行,这个下文再述。

从这里可以看出,韦斯·安德森在和观众(读者)角力,强迫观众集中注意力。

同时,本片由Netflix出品,非院线电影,观众可以随时返回翻阅,也算是本片面向观众霸道、强横的底气。很难想象,这部电影如果在非英语国家的院线放映,观众是何反响?

再说说电影主题。

亨利·休格本是个富翁,但是,其对财富的误解造成了他生命的空虚感。因为有钱使他更为贪婪,只想进一步索取,不愿意分享。

空虚制造贪婪,所以他喜欢赌博。

...

一天,他在一个朋友家偶然发现了一份医疗报告,报告上写着一个印度的马戏团演员拜访瑜伽大师,习得透视的能力,可以看穿任何东西,并且详细讲述了获得这份能力的方法——练习集中注意力。亨利·休格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他决定偷走这份报告,潜心学习透视的技巧,以便在赌场中大杀四方。

经过几年的苦练,亨利·休格终于掌握了透视的本领,他开始在各地的赌场中大赚特赚,没有人能够看穿他的秘密。

然而,他很快就感到了空虚和厌倦——他的透视能力让自己看到身体里有血栓,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

在生死之前,他觉得钱毫无意义,他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分享自己的财富。在他死前,他用自己赢得的钱建立了21家孤儿院,他死而无憾。

...

韦斯·安德森邀请观众阅读自己这本“新书”,恰如片中的亨利·休格,用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