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0补了下早期的侯麦,略感失望。
这时的风格基本成形,动作和对话都像流程一样清晰流畅,但有点无聊甚至呆板,严肃的气质偏多。侯麦就像茶点,可能并不能充饥,也不惊心动魄、耳目一新,但别有韵味,使人不自觉地陷进去。
像听散文一样,絮叨但并不生厌,像戈达尔一样话唠但是含蓄收敛,也没有费里尼和伍迪艾伦那么神经质。每个人物都自洽而自然,导演仿佛只是搭建了一个舞台而已,任情感自然流变,一些带有哲思和诗意浪漫的话从他们口中自然流出。(如果把巴黎换成纽约则不那么真实自然)。但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显得有些压抑,没有伯格曼的戏剧性爆发,对人性的反省和解剖力度不如伯格曼或苦月亮。此外,不仅欠缺了新浪潮的鲜活,也少了点后期作品奔放的活力和灵气。同时,个人觉得和帕特森一样,对资产阶级本身没有批判反思的倾向,像费里尼、布努埃尔或雅克塔蒂那样保持张力。
2025.3.21
午后之爱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