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申明一下: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玛丽莲·梦露拒演了《蒂凡尼的早餐》中霍莉·戈莱特丽一角,倒是原著作者杜鲁门·卡波特十分希望梦露出演这一角色。网上广为流传的观点是派拉蒙影业公司曾为了这部电影向梦露抛出橄榄枝,但梦露的经纪人因为担心角色是一位性工作者会影响梦露的形象所以婉拒了。但当时《Vouge》报道称,这要归功于她的导师兼表演 教练宝拉·斯特拉斯伯格。然而,《赫芬顿邮报》写道,是宝拉的丈夫李说服梦露拒绝出演霍莉这一角色。所以有关是谁说服梦露拒演有很多种说法,不足为信。另外,《卫报》称梦露在竞角时输给了奥黛丽·赫本她为此感到沮丧。还有一种盛行的说法是梦露为了磨练演技选择了《不合时宜的人》,当然这是梦露当时的丈夫阿瑟·米勒为了挽救他们破碎的婚姻送给梦露的“礼物”。剧本的创作开始于50年代中期,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两人的心境、感情早已发生了变化。以下为米勒自传节选:“她在阅读《不合时宜的人》,剧中牛仔的对话让她发出会心的笑声, 但对于全心投人塑造罗斯琳这一角色,她似乎又有所保留。而到了现在,我自己对这个计划的兴趣只着重于我的感觉:我正在为她创造一件礼物。然而,最终却变成了她不得不去扮演这个角色,这一无法避免的结果将整个计划推向了冷漠的专业性的领域。如果我的意图像我所希望确信的那样的话,她是有权利不演这个人物的——而我也不用去写这个剧本来束缚她,去做一件她并不觉得兴奋的事情。然而,她的谨慎还是受到了伤害。”

由上可知,《不合时宜的人》根本不是梦露的首选,实际上在这段电影的拍摄期间梦露的状态极差——不仅服用大量的安眠药物,在片场时她的医生还会给她来上一针以此振奋精神,片场的女性工作人员给她冲凉试图让她尽早清醒头来.......当时的拍摄环境十分恶劣,天气阴晴不定,内华达沙漠让人难以忍受的高温等等让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看起来简直就是灾难。米勒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剧本,梦露不得不和宝拉重新排演到凌晨,而且剧本里的台词和梦露的生活高度契合,可以说是米勒在影射梦露的私生活。梦露感觉米勒在取笑她,他的举动严重地出卖了她的生活,将私生活中的不幸公开展现给了观众。尤其是电影里梦露对于贴在柜子里她早期出演的电影剧照和杂志照片,她对埃里·瓦拉赫说“别看,那些照片一文不值”,梦露一定不会觉得这个细节很好笑。

回到《蒂凡尼的早餐》选角上,原著作者杜鲁门·卡波特的不二人选就是梦露,他心中幻想的霍莉就是彻头彻尾的金发美人。梦露出走好莱坞在纽约的时候,她结识了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包括卡波特。他们有相同的生活故事和兴趣,所以有人认为霍莉这一角色的创作是受到了卡波特与梦露相处经历的启发。卡波特以梦露为原型写出了著名的《蒂凡尼早餐》,他不止一次说《蒂凡尼早餐》写的就是玛丽莲·梦露,霍莉就是虚拟世界的玛丽莲·梦露。霍莉的身世经历,情感内心都是梦露的艺术加工。在他眼里,梦露是个长不大的“漂亮女孩”,“她天真率直,就连骂人的话,也会被她咬着指头,说得性感迷人。但她却缺乏自信,外表闪闪发亮,可内心却令人痛惜地一片黑暗。”卡波特笔下的霍莉是他心里最美丽的矛盾体:梦露标志性的纯真性感、幽默善良、轻浮草率、看起来行止不端但却正直可爱。既渴望被尊重被认可,又不屑,不羁,骄傲和自卑。可是后来卡波特在接受《Vouge》采访时说过“(如果)玛丽莲(出演的话)绝对会很棒......但派拉蒙在各个方面都背叛了我,并选了奥黛丽……这是我看过的选角最错误的电影。”(此处原话为:“Marilyn would have been absolutely marvellous…But Paramount double-crossed me in every single way and cast Audrey… it is the most miscast film I've ever seen.”)这就很有意思了,卡波特指责派拉蒙“背叛了他”,而“double-crossed”也可以理解为阳奉阴违、欺骗。也就是说,原著作者当时强烈提议让梦露出演,他与派拉蒙协商后对方向梦露呈递出演霍莉这一角色的邀请,连编剧乔治·阿克塞尔罗德都是被聘为“为梦露量身定做剧本”的。但最后派拉蒙告诉她梦露因为这个角色是妓女所以拒演了,于是这一角色落到了奥黛丽·赫本头上。可笑的是与赫本签订合约的派拉蒙担心霍莉这一角色是位“应召女郎”会影响赫本人前优雅高贵透露出阶级气息的形象,所以制片方要求编剧乔治修改剧本,淡化不当行为的指示。赫本也欣然同意参与剧本的修改,在被拍卖的剧本中可以看到赫本修改、删除还有添加的痕迹。此外,编剧乔治还在剧本中添加了原著中没有的角色——霍莉东方面孔的邻居。之后这位涉嫌种族歧视的演员受到了批评,导致他在传记中说他对这个角色感到“彻头彻尾的羞愧”。在电影《龙:李小龙的故事》(1993)中,《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作为好莱坞针对亚洲人种族主义描绘的例证。当李小龙的未婚妻建议他们离开电影院时,她注意到李小龙对演员米基·鲁尼夸张的表演感到恼怒不安。以下为琳达自传《布鲁斯·李:只有我才了解的男人》 节选:“李小龙和我一起参加了《蒂芙尼早餐》的放映,米基鲁尼在其中扮演奥黛丽赫本的亚洲邻居。在电影的一个喜剧场景中,米基鲁尼滑稽的表演让布鲁斯明显感到不舒服,而其他观众都在大笑并享受这一场景。该场景以白人演员米奇鲁尼为特色,将尤尼西先生扮演为亚裔摄影师的刻板漫画。在那一刻,李小龙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好莱坞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他愤慨的和我离开剧院,并对我说:‘以后我再也不会看这个女明星的任何电影了,我发誓一定要改变好莱坞的种族主义和偏见!’作为一个中国外人,他身上的那种民族精神让我深感震惊。”在之后的采访里,鲁尼表示如果他知道这一角色会如此冒犯人们,“我不会这样做。那些不喜欢它的人,我原谅他们,上帝保佑美国,上帝保佑宇宙,上帝保佑日本人,中国人,印度人,所有人,让我们和平相处。” 结合《卫报》此前声称梦露在竞角时输给了奥黛丽·赫本她为此感到沮丧就可以大概了解事情的真相了,而且梦露在电影上映后与伯特·斯特恩合作身穿迪奥小黑裙一系列神似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经典造型的未公开照片也恰好暗示了这一点。奥黛丽·赫本之前试镜《罗马假日》时导演初步评价她“不上心”,随后单独把赫本带到一个房间里“闲聊”了几句随即敲定赫本为安妮公主。电影《窈窕淑女》中伊莉莎原定由朱丽·安德鲁斯出演,但最后还是由赫本出演。鉴于前者的身份,制片方选择票房保证赫本无可厚非,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一位罗斯柴尔德女男爵客串了特兰西瓦尼亚女王,而63年上映由赫本主演的电影《谜中谜》正是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投资的。更耐人寻味的是在《窈窕淑女》首映礼上,一位罗斯柴尔德男爵坐在正中间,赫本连同纪梵希一起镶边。事实上纪梵希的知名客户中包括一位罗斯柴尔德的女男爵,而出身法国的纪梵希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渊源很深,他和赫本都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留下过合照。拍摄《蒂凡尼的早餐》时正是由纪梵希全权负责服装设计,结合综上所述就知道赫本出演霍莉也是情理之中了。况且,《罗马假日》上映奥黛丽·赫本刚火时她就迫不及待去拉踩另一位“赫本”——成名近20年的大前辈凯瑟琳·赫本,因此她的营销团队将脏水泼向梦露倒也不是没有可能。而梦露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吃哑巴亏,毕竟原著作者卡波特也只能吃瘪认栽。

当卡波特得知赫本参演霍莉之后,他气的大骂,“霍莉那惊世骇俗的奔放,以及纯洁的放荡感赫本驾驭不了”。卡波特看了完工的电影后愤慨不已,他说电影把霍莉——这个他投注了所有的爱所塑造的角色演得孱弱了,单薄了,脸谱化与表面化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被改的几乎面目全非,原著中霍莉最后并没有选择爱情,结局意味深远,带有悲伤的情调,耐人寻味。而电影的结局却是大团圆的喜剧,又是一个好莱坞式的俗套结尾。然而原著作者是抱着批判美国、揭露美国丑陋的一面的态度创作这部小说的,电影宣扬的“美国梦圆”对比卡波特的“美国梦碎”可谓背道而驰,小说中霍莉这一经典角色也被改的不伦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