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影片内容无关但感想来自观后的困惑。
在连接进行《燃烧》、《驾驶我的车》的观影之后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痴迷于村上的文字却总是对经由他的文字改编出的影像感到寡味——事实就是我所痴迷的可能从来都不是文字本身,而是接受这些文字的过程:如何理解如何感知如何想象,以何种节奏何种音调何种情绪状态……我在完全自主地、散漫随心地把握这一切的过程中感到一种自由的快慰。村上的文字是调取这种宝贵的阅读状态的召唤符号,因其特有的疏松和冷淡,那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和不会引人紧张的不确定性——即表述内容和表示方式——我才得以片刻逗留在自己精神世界的某块高地上。我只是在享受一场绝对私人的漫步。
所以必须得是文字,影像是完全另一回事。在这场直观的展示中可以意识到它们的本质性不同。
进入文字的门槛是主体“被迫着”发挥一种意识层面的创造力,因为时间也好空间也好人也好物也好,文本世界的一切都只作为一种抽象的原料(根本来说文字和代码并没有什么区别)而被放置,使之具备所指层面的意涵,具备无论是认知层面还是感情层面还是思想层面的意义的步骤,都是由主体的意识来完成的。文学的接受者是那个接受世界的主人。
相较之下影像更像是一种实体(“半成品”)而非符号,由于媒介的特质它不可避免具有彻头彻尾的拟真性,它一定在音画的作用下构建出了完整的“现实片段”,也就是说从成形的那一刻起就规定好了自己的时空规定好了自己的存在方式——结果就是它好整以暇地存在于那里,你无法撼动,你只好去融入。影像的接受者是那个接受世界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