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沙丘》是紧扣原著题旨的改编,读没读过小说,会对电影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当然并没有好坏之分。牛蛙是典型的极重画面叙事不喜台词交代的导演,对白抠搜得能少一个词是一个,精炼得像牛排,往往是三言两语把原著一场重头文戏搞定。

导致明明片子很长节奏偏缓,但你要是曾在原著弯绕的对白迷宫里穿行过,看电影反而经常有“这就讲完了?”的错异感,觉得故事推进飞快,几百页文字没一会儿就到头了。

不过看原著也有副作用,尤其看过后面某人肉身扛枪炮,单手推飞船,一蹦几十米,沙虫当玩宠,脑力穿透古今洞悉一切,顿时觉得电影里这些生理限制的上古较量犹如蝼蚁打架,根本就是预告片量级,一心只想它快往下拍。

跟近年的星战电影一样,《沙丘》在美术上有一种老科技贴金的新旧相容感,许多有年头的科幻小说拍新电影也常见这幅面貌。科技树呈现毫不规则的态势,宇航显示是近未来概念,激光狙击和盔甲制服是21世纪初审美时尚,机械装甲带回八十年代潮流,原子弹和火炮的规模及呈现气质跟七十年代《人猿星球》系列持平,那也最接近原著创作年代。

比起那种调研时代技术、力图营造现实感的硬科幻,我更心水这种年代地理完全模糊,科技点数随便分配、服化道任意取材中世纪的太空歌剧范儿,不仅因为浪漫的想象空间更大,也因为这年头越来越少。

若全片只选一场代表特效,毫无疑问是保罗驯服沙虫。先是辽阔沙漠和渺小身影的极致对比,接着看他翻滚在滚滚尘土包围中竭力挣扎,环境茫然吉凶难卜,给人过山车还没准备好就加速的失控恐慌。等他稳住阵脚,信心提涨,夺取控制权,终于霸气驾驭翱驰沙漠,镜头骑轴推到他脸部,音效在此达到高潮,让人无法不感受到信仰般的力量。

弗兰克·赫伯特把萨多卡塑造得十分脓包,动不动遭全歼、死伤惨重什么的,这里牛蛙也一点面子没给他们留,看着装束架势唬人,菜瓜本质没改,跟谁打都是一两招倒地的命,可以跟星战暴风兵并列科幻影史花架子部队。

小说里菲德罗萨的两场近身刀战很惊险,几乎是写得最商业的桥段,牛蛙之前拍打戏的手艺让我对这两场戏没抱希望,实际倒是超过预期。尤其跟保罗决斗,无论速度还是身体活动范围都比竞技场更胜一筹,尤其第一回合打得漂亮又不炫耀,少了武指速成味儿,隐约有几分功架。

当然原著的某个恶趣招数肯定是舍弃了,想看忠实复原可以选2000年迷你剧版或1984大卫·林奇版,不过后者留下的心理阴影我是不负责的。

小说写保罗预知能力的滋长,用了很多吊人胃口的描写,什么时间的巨流拍打悬崖,什么一个念头撬动宇宙的杠杆,什么三只眼睛看到时间转变成空间,导致我对此抱持了极大的期待,想着怎么也比《星际穿越》那五维空间要丰盛百倍吧。谁知电影意思意思就收摊,遗憾没看到预想中迷幻华丽的大银幕蘑菇trip。还好下一部将有保罗以预知代替视觉的超硬核设定,希望能拍成升维版夜魔侠出来弥补一下。

也许是赞达亚出演的缘故,契妮的戏份比例明显比预想高出一些,倒不是无中生有给她加戏,而是尽量做了保留,有她的地方还有她,可有可无之处她也不缺席。相反小说里杰西卡夫人复杂的情绪变化,包括她对保罗能力突飞猛进的种种惊惧骇畏,在电影有所压缩。

小说以这两个女性收尾,杰西卡最后提醒和提振契妮的交流,在电影中没有被宣之于口,通过另一种视觉样式得到了更深刻的呈现。全片类似的改动思路不胜其数,牛蛙娴熟地示范着画面的艺术,在史诗小说改编电影的榜单中,《沙丘》必须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