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9
前言:
看完才知道本片是王家卫处女作,我觉得风格已经挺成熟了-即便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本片却超出预期。
看之前我对王家卫还是有些抵触心理的,不光是单纯因为他的作品,也是因为他在国内(文艺圈)太受推崇和吹捧,对他则有些敬而远之。
对王家卫的态度比较复杂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本人的作品在文艺和商业、爱情和警匪之间暧昧摆荡,在一二流之间徘徊。我不敢相信能拍出《春光乍泄》和《重庆森林》的人还会拍出烂俗的《繁花》。
简评:
王家卫拍的警匪片(其他港片我没看过)就像美国对黑帮和西部的戏剧化处理一样,放大了其浪漫和神话色彩 ,营造出英雄主义/大佬情结。这种处理必然导致和现实生活产生距离,不过是否必要吗?在强化了某些东西的同时必然也导致了一些东西被忽视。通过夸张的视听手段渲染,甚至是直接的冲击力营造出暴力美学和惨烈奇观。如处在生死边缘的人,钱财和生命似乎都轻而易举可以得到或抛弃,而欲望诉求却被凸显强化-“只想威风过一次,当一日英雄”。观看这类虚构作品就像看成人童话,明知道是虚假的却依旧选择相信。
本片聚焦于香港底层社会年轻人混乱的生活,在情谊和残酷现实之间的两难境地;善恶的并置、霓虹都市和阴暗市井的反差。但风格和表达方式则和同样描绘底层人物悲剧的《小武》大相径庭。
这样的作品评价容易两极分化。总体来说观感很强烈,一方面对视听风格和狗血的剧情十分排斥,一方面强烈的情感体验又深深吸引和触动着我。本片像《阿诺拉》一样混乱且爆裂,然而主旨内核却隐藏于悲剧的另一面-深井中的悲悯与情感微光。关键在于,这样的爆裂美学如何做到不过度、尤其是不能用直接的感官体验吞没了情感思考,不能将悲剧掩盖了批判反思。
此外,还是觉得不如戈达尔深刻和纯粹(原谅我用这个词),个人总是处在被动的关系中,缺少个人主动的思考。
本片王家卫的质感已经有了,抽帧形成动画的质感,强化了运动效果。不过那些做作的诗意句子实在无厘头让人出戏。对于营造大片场面和奇观我觉得是做作,费力费钱还失真,本末倒置。
ps. 求名求利求情者难全,讲求太多必然引起纷争,出来混没有好下场…(有的话也拍不出来)
维度 ★(1-10) 备注
思想深度(学术文本价值) 7.7
个人感受(观众传播价值) 8.0
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2
叙事水平(文学价值) 7.7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专业价值) 7.9
25.6.1 小西天
王家卫影展第一部
王家卫处女作的爆裂美学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观感简评
B+7.8/7.9在我看来是中规中矩的二流佳作,没有真正的深度和新意。(左右的人占座还交头接耳,哄堂大笑,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可笑的。)开场揭露的矛盾一边是酒精代表的激情新生代,另一方面是被漠视的边缘化老顽固。当看到男主落寞沉腐死寂的生 ...
简评
A8.5远超预期。虽非多么伟大完美的作品,但打动我了,也找不到什么可挑剔的地方,值得五星。首尾的红外滤镜质感惊人,结尾的公路镜头孤独寓于霓虹的街景,颇有《出租车司机》和《春光乍泄》的味道。ps.这么精彩的电影居然有人打呼噜。自开头起 ...
A- 一刷8.45,瑕不掩瑜。二刷8.3/8.4,依旧是佳作。观感和简评大银幕的清晰和沉浸感、被淹没的体验是难以估量的,能够放大现实的真相,有着无以言表的感染和说服的魔力。(30-60分钟睡了)前半程略显平缓累赘,后面情节更为精彩。 ...
大银幕二刷《薄荷糖》-简评
A一刷8.5/8.6,二刷基本维持。上次看很有感触,但缘于不了解历史背景不明就里,中途不够专注,这次一样中途犯困。初看已经是四个多月前了,当初只看了个皮毛就开始六经注我长篇大论。本次抱着朝圣也是重估的态度而来,大银幕重温没想到更为震 ...
观感
B第一部戈达尔后期作品。暂且打三星,无法理解只能感受。(说出来的都是nothing)无法感受那就不分析了。整体上比较清奇,很有实验性。论文电影a study。黑幕和分屏,内在和外在声音的交织,(回音)多声轨的运用是最大特点。画外音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