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东北95后,伴随着血淋淋的下岗潮出生。如今20多年过去了。虽然网络上时不时有年轻人整顿职场的段子,但是现实不是网络爽文,电影里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胡建林记人名的那一段,真实的描绘出当代打工人内心深处的失业恐惧,原谅我一个东北孩子实在笑不出来。

在我小时候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因为偷猪肉被人当场抓住,他的父亲过去求情。一见面,这个七尺大汉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解释自家孩子不是心眼坏,只是太久没有吃到猪肉了,肉贩听完心头一软,便原谅了男孩,并用大刀剁下一块送给了他们。当晚,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然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全家卧轨自杀了。20多年过去了,虽然不会再出为了猪肉卧轨的事情,但我的家乡依旧没从萧条中走出来。小时候老师都会教育我们“长大了就别再回来,外面农村都比咱们城里有钱。”而对于选择留下的人,每天都会被催着考公考编。或许对于很多东北人来说,对于稳定生活的追求和对下岗的恐惧,已经刻在基因里了,我也不例外,为了不失业,我早早出卖了自己的自由和青春的朝气。虽然心里隐隐有个希望,我可以慢慢爬上去,让东北变个样;但我也知道,作为一个没关系、没背景的人,这只能是幻想。我们美丽的大东北就像穷苦人家里面的老大一样,早早辍学努力工作养活一大家子,等弟弟妹妹长大了,有学问了,发达了,反而看不起她了。

现如今,很多小孩子已经不知道90年代的故事,也几乎找不到什么热门的书籍、影视剧去反映当时那些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可讽刺的是曲婉婷这种人还是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甚至可以写歌洗白她那导致工人下岗、应该千刀万剐的母亲。曲婉婷的确是很有才华的歌手,只是她难道就从来没想过成就她的这些钱都是哪里来的?以当时的工资水平哪来那么多钱?“下岗”这两个字看起来轻飘飘的,可能放在历史书上也就占一句话,可是对于当事人来说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有着数不清的血泪。曲婉婷星途璀璨的人生,可曾知道饥寒交迫是什么滋味?曲婉婷的确有爱妈妈的权利,可是那些下岗的工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他们爱的亲人。她过着奢靡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工人过的是什么日子? 哈尔滨的雪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曲婉婷可能坐在温暖的家里唱《雪绒花》,可是下岗工人可能带着孩子捡煤渣。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可是“下岗”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曾经看到一条新闻“2025年机器将替代8000多万工作岗位”社会的进步当然是好事。只是我更关注,在时代的变更中被淘汰的人。我想这部分人通常没什么学历,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获得微薄的收入,他们都是激不起任何的浪花的普通人。他们可能一辈子老老实实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却要被时代裹挟,承担完全不可能承受的进步的代价。希望到时候社会可以妥善安置善待这些人,别让他和他们的家庭陷入绝境使这些人堕落。或许有些人对此无法感同身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无路可走都是因为不努力。我们没理由苛责这些人,每一个尽全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没有任何一个善良的、勤勤恳恳的劳动者应该被当成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