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喪喪、尬尬、慕慕、懷舊奶奶的确是青春期前後才出現的,可能由于原生家庭的問題,我的焦焦到來的更早一些,它在我童年時就産生了,我從小被灌輸的自我意識就是“我還不夠好。”如果我覺得我很棒,家長馬上會潑冷水,開始絮叨“别人家的孩子”。我覺得一個考了98分回家還挨打的孩子,再怎麼天性樂觀,也會從小焦慮。
到了青春期,來自家庭和學校兩面的壓力,使喪喪和焦焦輪流控制了我的大腦,我的自我意識變成了“我糟透了,沒有人會喜歡我。”我當時無數次覺得我不應該活下去,我認為“我要是死了,大家都會開心 ”,我用了差不多十年才想明白“我沒有錯,欺負我的人才有錯。”
看完電影,我多希望我的雨季能像萊莉一樣,那麼快、那麼順利就過去。我想萊莉的這段經曆,最後會變成酸酸甜甜的回憶,當萊莉老了的時候回想起來,還會覺得有趣。不像我,我覺得我的青春期是噩夢、是心理陰影,我不想回憶過去,隻希望能重來一次的話,命運能讓我青春期的經曆變得正常一點。
直到現在,我生活的世界,仿佛依舊不允許擁有七情六欲,好像隻能把樂樂、憂憂、厭厭、怕怕、怒怒都得關進小黑屋,才是個合格的成年人,似乎流露出一點真情實感都是幼稚、軟弱可欺、可笑的表現,我覺得這很可悲。真的希望有一天,我能有種很靠譜的感覺,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而且發自内心覺得自己很棒。
我的焦焦似乎來的更早些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愛情,以汝之名,造惡無數!
因為我做了這個電影的解說,所以我跟觀衆們叭叭了半天這電影的倆結局是怎麼回事。然後我做了個決定:整理一下我的理解,來豆瓣寫篇影評。關于這兩個結局,我認為朱利安和蘇菲殉情的結局是真實的。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他們的愛是不被世俗允許的,他們抛 ...
人生沒有捷徑可走
中産之家的少女珍妮過着枯燥無趣的校園生活,她的成績很好,是衆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學的“種子選手”。某天,她遇見了風趣迷人的成功男人戴維,并迅速陷入愛河不可自拔。戴維帶她見識了大都市的奢華,甚至帶她去了她一直想去的巴黎,很快她就沉迷其中。 ...
不喜歡這種喪事喜辦的風格
劇情太多槽點了,甚至讓我覺得主角團智商有點不正常。 我認為導演把他僅有的想象力和充裕的資金都用在了女人們自焚那場戲上,那個場景甚至可以用“美”形容,而這讓我有些不适。的确不能用現代的思維思考古代的事,可我讨厭這種喪事喜辦的 ...
導演似乎不太了解中國年輕人
我沒有那麼封建,比這大尺度的電影我見的多了,這個電影讓我難以接受并不是因為兩男一女之間的關系,而是支離破碎的劇情。可能是我不夠文藝,實在看不懂導演要表達些什麼,一個半小時下來,我覺得自己浪費了大好青春。這個電影肯定不是東北人拍的,我 ...
遲到的正義總好過沒有正義
我給7分。這個電影其實非常理想化,看完了确實爽,可也生出一絲悲涼來,現實中哪裡能找到這種律師呢?法庭上的辯論固然精彩,可兩個沒什麼名氣的小律師,要為一個蓋棺定論的案件翻案談何容易?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現實中,很快就會傳到網絡上,那網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