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那麼封建,比這大尺度的電影我見的多了,這個電影讓我難以接受并不是因為兩男一女之間的關系,而是支離破碎的劇情。可能是我不夠文藝,實在看不懂導演要表達些什麼,一個半小時下來,我覺得自己浪費了大好青春。

這個電影肯定不是東北人拍的,我覺得導演甚至離開中國很久了。導演根本不了解中國年輕人的心理狀态,這三個人在我看來更像歐洲的青少年,他們走到一起的過程略顯牽強,做的事也不像中國年輕人會做的。可能是我社交圈子太狹窄,我身邊很少有年輕人在酒吧喝的酩酊大醉,更是從來沒見過有人在書店裡比賽偷書。對于大多數東北年輕人來說不生育、不考編可能就是終極叛逆了。他們的行為好像三個富二代吃飽了撐的沒事幹。

我就是一直生活在東北小城市的“小鎮做題家”,在我看來這片子就是脫離實際、無病呻吟 。現實中從來沒見過二十多歲還這麼深井冰的三人,他們的孤獨、空虛、寂寞、冷,仿佛一個富二代在跟我抱怨“我這個月窮死了,都沒錢買普拉達了。”十年前的青春疼痛文學都沒有這麼不接地氣。一群35歲就要失業的996人,天天被催婚催育,真的沒空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