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叙事几乎可以从中段严格划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城市空间转移到乡野空间的几个插入段似可视作某种欲言又止的揭示:发生在深邃嘈杂隧道中的一次考古发掘,一场街头舞蹈的远距离观察,一首戛然而止的关于不眠夜的诗歌,一段有关精神药物的对谈以及对于政治冷感症(失眠则是与之相对的症候)的警告。
幽灵历史与幽灵声音彼此同构,在哥伦比亚大学考古研究所/录音工作室互文式的招魂仪式中得以交叉复现。于是这一次的阿彼察邦式悬疑被呈现为一场欧洲白人介入者对于他者记忆的追寻,并在一位富内斯式的原住民的口述中逐渐显现出后殖民地方暴力与个人创伤性经验的痕迹。创伤记忆的揭示并未将南方的神秘性祛魅,反而借由超现实和科幻段落加以承认,于是殖民、内战、灾荒、阶层斗争与自然神秘主义泛灵论以及生态未来主义幻想(飞船无疑具有仿生与植被拟态的特征)相互缠绕,与阴雨绿植一同不断滋生,酝酿霉腐的热带气氛,这无疑是阿彼察邦作者性的延续。
此外,这一对“南方气质”(或者说全球南方)的持续生产使得作为植物学家的杰西卡不仅能以帝国主义殖民历史的晚近继承者/反思者的形象加以理解,或许还可以将其视作游走于文明-自然二元关系之外的特例与沟通两者的向导,尽管阿彼察邦本人并不真正关心人物传记,但杰西卡在图书馆(注意,文献与考古、录音有某种相似性)中查阅有关兰花的植物学书刊的段落绝非毫无意义。
叙事性之余,有关察觉、制作、追寻声音的部分可视作对电影声学的隐喻,从而让本片具有某种元电影的气质。电影末段对于地震级数与位置的双重表述旁敲侧击地暗示现实与“声音的现实”并不吻合,相互抵触,形成差距,这是否意味着呼唤一种不同寻常的新的记忆方式(或许是残酷的),以抵抗那些细致入微的篡改与微观暴力?
速记.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速记.
眼下的宁静祥和始终在同一个潜藏于历史中而不可见的永恒战争相拉扯,如果说挖掘机的噪声和鸟语花香之间的抵触尚且只是暗示,那么这种拉扯显然在通灵之旅中废墟空间/言说空间的相互叠加里被彻底激发。这几乎是一种幽灵建筑学(考虑到阿彼察邦的建筑学 ...
速记.
这是一个机巧而暧昧的谈话导向电影,两人从一开始就陷入亲近而冲突的张力关系,并且在中段之后变得模棱两可,既如扮演又在不经意间似乎透露出两人确有某种共同过去,这种判断上的不安抛给了观众,以使我们在角色的智识分歧与情感交锋之中困惑不解。如 ...
速记.
在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拍摄约四十五年后,影像艺术家程然受其启发,制作了纪录片《CK2K2X》(这一名字亦是指称当代中国)。在程然眼中,安东尼奥尼纪录片是“、“简单而即兴的”,然而却是全然“个人化视角下的国家”,为此艺术家通过捕捉旅途 ...
速记.
影片具有一种无菌的高度现代主义的纹理,精致营造的触感(科技霓虹,花粉,高清晰度摄影)引起一种实验室式的不适以植株密布的温室监控镜头为开端与结尾——密不透风的晕眩感,高度渗透的生物技术对人类生存的合围后人类恐怖氛围:大量非人感的镜头运 ...
速记.
Instant Life (2022) 似乎提供了创造性复制的一个案例,与原初之作的肖似性无关而更着重于对原本话语的扩展与变形,这是否轻巧地讥讽了数字修复时代重新发现影史遗珠并使其复魅的电影生产策略,是否是对新的复制时代被广泛招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