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處理土地,湖水與毒性的多層次曆史,殘餘與鬼混的影像本身也必須是多地層的,它需要嘗試在時空的多重尺度中導航而不迷失,并且專注于調解那些實質上不可見的元素幽靈。
《Among The Palms The Bomb, or: Looking for refelctions in the toxic field of plenty》(2024)深耕于Salton Sea的曆史-地理語境,這讓藝術家能夠析出該地區緻命毒性的不同層次:富集于湖水中或埋藏于淺層土壤之中的化學毒素毀滅了區域生态,并作為塵埃被風裹挾到更遠處的人類聚集地之中。這些毒素是多種人類介入的殘餘,源自從二戰和冷戰乃至今日的炸彈實驗與戰争操演,又被在原住民保留地的大規模農業開發造成的淡水衰退與土地鹽堿化所惡化——這些活動被卷入國族主義,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多種進程之中,又反過來參與塑造了這些進程的樣态,毒性不僅成為叙事線索,而且持續留下緻命影響。
藝術家緻力于理清思緒:我們如何調解一種幽靈樣的毒性——難以觀察卻始終萦繞,并造成物理意義上的災害。這種幽靈性也在藝術家安排的角色,一個身着軍裝的面孔模糊的角色中,他有時鑽探,有時旁觀,因此是隐秘的暴力史和毒性的隐喻。媒介技術必須承擔調解責任,讓不可見者可見。除了攝影機(這當然是最重要的媒介),藝術家也利用他在環境科學的教育背景,将金屬探測儀、聲呐、鑽孔儀和全站儀也納入其中,例如炸彈的碎片因此被不斷發現。多種媒介技術在不同情況下被使用,以協商那些被淹沒的曆史和緻命的物質,這是一種明确的媒介倫理意識:同樣是鑽探,但并非采掘主義實踐,而是一種邀請。
也許是題外話,藝術家對媒介技術的批判性使用也引起了對(非)具身性的反思,體現看似矛盾且怪誕的場景中,例如用雲台消除手持感的同時放大腳步聲。另一個場景在當地博物館的租賃舞廳,不間斷播放着二戰時期流行音樂,荒謬地陳列着原子彈的模型,藝術家肩扛攝影機在其中舞蹈:除了諷喻,這當然也是人與媒介的多孔性與親密。人-媒介-地質應當被視作連續體,在多種尺度上糾纏,不可分割。
然而,盡管毒性被視作多層次的時空殘餘或幽靈元素,藝術家的概念化仍然傾向于将其還原為人類有意識的暴力的惡果——無論是戰争,國族情緒,内殖民或資本主義。問題在于物質自己如何言說自己。當然,藝術家也意識到這一點,他的影像中有許多地景的空鏡頭,在人類行動者離開鏡框後延續,而非突兀地插入:此時此刻,物質本身似乎有所動作,盡管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時空尺度之中。
調解元素幽靈:媒介技術與分層毒性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速記.
眼下的甯靜祥和始終在同一個潛藏于曆史中而不可見的永恒戰争相拉扯,如果說挖掘機的噪聲和鳥語花香之間的抵觸尚且隻是暗示,那麼這種拉扯顯然在通靈之旅中廢墟空間/言說空間的相互疊加裡被徹底激發。這幾乎是一種幽靈建築學(考慮到阿彼察邦的建築學 ...
速記.
這是一個機巧而暧昧的談話導向電影,兩人從一開始就陷入親近而沖突的張力關系,并且在中段之後變得模棱兩可,既如扮演又在不經意間似乎透露出兩人确有某種共同過去,這種判斷上的不安抛給了觀衆,以使我們在角色的智識分歧與情感交鋒之中困惑不解。如 ...
速記.
在安東尼奧尼的《中國》拍攝約四十五年後,影像藝術家程然受其啟發,制作了紀錄片《CK2K2X》(這一名字亦是指稱當代中國)。在程然眼中,安東尼奧尼紀錄片是“、“簡單而即興的”,然而卻是全然“個人化視角下的國家”,為此藝術家通過捕捉旅途 ...
速記.
影片具有一種無菌的高度現代主義的紋理,精緻營造的觸感(科技霓虹,花粉,高清晰度攝影)引起一種實驗室式的不适以植株密布的溫室監控鏡頭為開端與結尾——密不透風的暈眩感,高度滲透的生物技術對人類生存的合圍後人類恐怖氛圍:大量非人感的鏡頭運 ...
速記.
Instant Life (2022) 似乎提供了創造性複制的一個案例,與原初之作的肖似性無關而更着重于對原本話語的擴展與變形,這是否輕巧地譏諷了數字修複時代重新發現影史遺珠并使其複魅的電影生産策略,是否是對新的複制時代被廣泛招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