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档预售票房榜眼,到目前累计票房第五、单日票房第七,《四海》经历了一个高开低走的大喜大悲之路。
为何没能挺起脊梁?这与口碑反噬有关。
为何口碑严重下滑?这与韩寒才尽有关。
韩寒江郎才尽了么?有点儿。至少四板斧的套路失灵了。

套路一:赛车
作为导演中赛车开得最牛的,赛车手中导演干得最好的,韩寒这个斜杆青(中)年甚至把作家这个标签丢到了第三位。这个“丢”字是动词,而且还是遥远的过去完成时。
从《后会无期》(2014)的伪长途拉力,《乘风破浪》(2017)的场地赛车,《飞驰人生》(2019)的真·长途拉力,到本次《四海》的摩托车赛,韩寒把他会玩的每种赛车都秀了个遍。

然而赛车只是张皮,影片的风骨还是得用故事内核来撑。《后会无期》说透了离别,《乘风破浪》讲尽了理解,《飞驰人生》最接近赛车精神与对事业的热爱,随便聊了聊中年危机。
但《四海》讲了个啥?大海捞针,我真没太品出来。

套路二:小镇青年
从《后会无期》的东极岛,《乘风破浪》的亭林镇,《飞驰人生》的不知道哪儿,到本次《四海》的南澳岛,韩寒一直尽职尽责的充当小镇们的旅游宣传大使。
男主角从陈柏霖、冯绍峰,邓超、彭于晏,(跳过中年大叔沈腾),到本次的刘昊然、尹正,发型各种乱、各种diao、各种杀马特,无一不在刻画小镇青年的标准二逼形象。
他们远离大城市,天真而烂漫,无知故无畏,热血并颓废,孤独却珍惜友谊。他们是韩寒的内心写照,理想深处的故乡少年。

每部电影表面上都在讲述他们从小镇走向大城市的故事,从天真到市侩,从无畏到无奈,从单纯的热血到厚黑的心冷,从浮夸的颓废到真切的“丧”,从外在孤独走向内心寂寞,直至友谊渐渐远去。
但其实内核里永远在讲青年们的成长,从感性到理性,从狭隘到包容,从懦弱到坚强,从幼稚到成熟……
但《四海》讲了个啥?海市蜃楼,我真没太瞅出来。

套路三:金句
从《后会无期》的“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乘风破浪》的“这个时代真好,当我说我想静静时没人问我静静是谁。”《飞驰人生》的“有的人活的是造型,有的人活的是人设,我活的是本事。”到本次《四海》的“就你这种告白方式,它在浪漫和土鳖之间摇摆,你需要一个人托着你。”韩寒的金句总是层出不穷,毕竟是文字起家。
有些金句能让你从幽默中看到世界、看到时代、看到人生,可有的金句除开幽默,就没剩下啥。
“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为啥《四海》让人不想多看一眼?
“也许过去的一年,你曾被风浪拍得颓废失意,但新的一年,愿你乘风破浪。”
为啥《四海》成了被破的“浪”?
“成功的秘诀,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热爱的一切!”
为啥《四海》丢掉了这个秘诀?翻江倒海,我真没太寻出来。

套路四:情怀
卖情怀最方便有两个途径:老歌、老面孔。
老歌上,从《后会无期》的《女儿情》《Que sera sera》,《乘风破浪》的《在雨中》《男子汉宣言》,《飞驰人生》的《大哥你好吗》《奉献》,到本次《四海》的《只爱一点点》《水手》。韩寒对于情怀老歌的选择非常精准到位,这一次也算不得失手。
老面孔上,从《后会无期》的贾樟柯,《乘风破浪》的金士杰,《飞驰人生》的腾格尔,到本次《四海》的万梓良、陈小春。韩寒总是不遗余力让老艺术家们在银幕上发光发热。
但《四海》的万梓良、陈小春却只是走了走过场、煊了煊出场,对情节推动与情绪归纳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失去了贾樟柯在《后会无期》中那种“既然大家都没本事,各走各路,这才是现实”的分量感与思辨性。

“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动用老歌、老面孔卖情怀,没啥对错可言,怎么算都利大于弊。
韩寒早就是成年人了。
但用得不好,没使上劲,情怀有时也就不太灵了。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观众这一次真的是只爱一点点了。排片垮下来,偷看你一眼都不容易。
为啥观众不爱那么多了?沧海桑田,累觉不爱。

韩寒之前的三部电影我都比较喜欢,但事不过三,套路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终归有些审美疲劳。
虽说侯孝贤、王家卫、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也都套路满满、千年不变。但人家那是艺术片,不追求太高商业票房。
韩寒纵然可以算得上游走于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后起之秀,但每次都瞄准春节档还是暴露了其作品的商业属性。
既然是商业片,就得服从市场规律。
当观众在一再重复的主题中看不出新意,甚至迷失了既有的闪光点,作品会像那一页孤舟,纵然有着四海为家的志向与扬名四海的愿望,却最终沦为那目空四海、致水覆舟的自嗨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