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击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把小男孩丢下深渊,而他自己并不知道深渊是什么,他只知道自己怎样做都被打,而他也想成为那个像他们一样的大人,学着大人模样抽烟,因为那样就不会被挨骂了。
私认为,该片表达了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是对于孩子教育的缺陷与完整疏忽,下面举出以下几个角色的例子:
1.老师
老师在传统观念里被认为是承担了全部教育的一个角色,甚至包括生活习惯,而该片中的老师以粗暴和不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首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无法在学校里获得他们本身需要获得的完整完善的世界观,而其次在小男孩仿写巴尔扎克的时候他的做法使得男孩的希望再次破灭。他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现实的打破者,让我们发问:教育是否让孩子们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2.继父
赛马俱乐部,是中低阶层打发时间的绝大数方式,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的父亲是轻视家庭教育的,小男孩本身对父亲与母亲都是抱有希望的(前面一起拉卷轴小男孩笑)打字机事件后小男孩无法再与父亲解释,最后监狱里母亲说和父亲彻底断绝关系也让小男孩对亲情关系彻底死心(但私认为不一定是父亲真的说了,但是在小男孩心里母亲已经真真正正地死去了)
3.母亲
“我母亲死了”
在他心里他的母亲在那一刻真真正正地死去了,以前对母亲抱有的幻想破灭。而他母亲出轨,把他的被子钱拿走自己花。表面上在救他只是在做表面功夫,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救”,她根本不在乎这个孩子,孩子对于她来说已经成为了道德枷锁。
(父母都是阶级统治的产物,作为资产阶级的工具生活,包括谈论的话题)
第二是当时时代造成的“迫使孩子接受这个世界”或者说“孩子必须是大人”。
小小年纪却一直谈论的是去打工,看儿童剧讨论的话题却是去哪里工作,时代的变迁,统治阶级的需要迫使他们成为了生活与精神(年龄)的割裂者,这是一个时代的可悲,许许多多的孩子都被葬送在如此的生活框架之中,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的朋友也是如此。就像他的好朋友,万一被抓到的是他呢?每个小孩都必须经历四百击才能成为大人吗?这是四百击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是自由。
小男孩逃出牢笼奔向梦寐以求的大海,留下的却是一个迷茫的定格镜头。大海真的是大海吗?“于是砸了染缸,才发现大海茫茫”我们无法逃出我们所处的框架结构,可是我们能够将它放大探求,这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