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写得蛮用力的。
比如第一幕那么随便地扔一手蛇,谁想到能成为后面好几处重要情节的伏笔。
比如第三幕其实写得很精巧。为了完成男主的剧烈转变,同时设有两根引线,一根长,一根短。长的那个是男主举报朋友,但其实只想让他爸再花笔钱把他弄回去,毕竟没死人没真的付诸行动就不是啥大事;短的那个就是男主目睹囤枪现场,现场还刚好有女主前男友和前男友现女友。结果短的先爆,男主第二次杀人;长的后爆,本来只应该是朵很小的蘑菇云,却引发了连锁反应,朋友也要被处死,女主开始怀疑男主,最终促成了他们俩的自相残杀。
于是男主杀的四个人(包括女主,虽然她不一定真的死了,往好了想,或许她去了北方吧)分别对应四种情境:为了自保在仓促间反杀,为了自保在仓促间主动杀死,为了自保有动机有预谋地主动伤害但意外致其死亡,为了自保有动机有预谋地主动杀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一点一点接受自己的恶并将其合理化的。而这个过程写出来了,男主的角色就立住了。后文中我会讲很多我觉得这片子没拍好的地方,但男主转变的每个节点和相应的情感张力都能立住,是我最后依然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

很多地方也看得出来思路其实很不错。
比如男主和朋友的对照。一个挣扎求存只好处处谨慎,一个看似有能力改变世界却只是幼稚地空想,随意挥霍着手里的资源和生存的机会。
比如男女主的对照。一个心安理得地将被迫杀人视为世界的不公,又将这种不公误以为其本质,最终顺理成章地成为恶之一环,另一个则尚有能力意识到恶是一种选择,而非必然。
甚至比如男主父亲和男主的对照。父亲抄了校长的提案,抢了一半署名权,造就了饥饿游戏与其后的一切残忍行径;男主却是被迫与队友共享提案署名权的弱势一方,而他写这份提案,是为了救一个人。

然而细节处理得太糟糕了。
第三幕最重要的爆点以女主的三角关系引发,只能溅观众一身狗血。观感实在太奇怪了……
男主的朋友本来可以写成一个理想主义先驱,然后用他的失败来强化男主对世界灰色的认知。毕竟一个那么有能量的富二代改变世界的尝试都彻头彻尾地失败了,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然而他最后只是被写成了一个妈宝男。
不过其实说到底我们从头到尾都不知道,男主是不是真的有想过去做些什么。经常看起来只是恋爱脑也只想救女主一个人,是这个角色看起来单薄的主要原因。而如果他完成的转变不是从心存善念到接纳恶,而只是从,在乎女主的死活到连她的死活也不在乎,或者只是从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变成一个可以滥杀无辜的利己主义者,那整部电影的表达也实在有些浅薄了。
而男主人物弧成立的最关键一环,他和女主的互相猜忌和自相残杀,写得实在有些刻意,其实崩了女主的圣母人设,导致她和男主的对照组也终究未能成立。
看得出这场戏的想法可能是,尽可能模糊化女主的想法、动机和最终的去向,让她看起来不一定想杀了男主。
或许她早就知道枪被放在小屋里,把男主引来这里只是想验证他是不是想杀了自己?
或许是看透了他恶的本质而忍不住去揭穿他?
或许只想拖住他,方便自己逃走?
总之应该没想杀了男主,不然她为什么不用一条毒蛇埋伏他呢?
都有可能。
然而这一幕前前后后的执行都不太好。男女主互相试探的过程还可以拉长一些,气氛再缓慢凝滞一些,而不是看起来女主急着找借口出门逃跑/反杀,男主手里紧紧握着枪看起来对杀了女主这件事没有任何犹疑。
整部电影充满了这样“看起来不太对劲”的场景。

其他的我不喜欢的点包括,女主唱歌实在太多了,导致歌声真正重要的几场戏里感染力反而下降;男主的同学,女主的前男友和他出轨的对象等等次要角色都实在太蠢了,他们的形象也陈旧糟糕到不忍直视;女主在竞技场的高超闪避实在好笑到破坏了整场戏的氛围……
而我喜欢的点则包括,前两幕很多jump scare真的有把我吓到,因为真的没想到剧情会这么走,大逃杀的刺激感和中心区内外人民互相仇恨的紧张氛围都做得不错;延承了正传最大的优点之一,对嘲笑鸟的意象包括本作新加入的蛇的意象都用得非常好,最后一幕的蛇咬鸟鸣,男主心中早就认为政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环境都在迫害他逼他作恶,此时自然环境也成为逼迫他的一环了。
以及主演们的表现都太好了,维奥拉戴维斯驾轻就熟地把这个人设其实已经非常泛滥的角色演得极有特点,我甚至觉得她完美地利用起了脸上的每块彩妆,气势登峰造极;虽然歌有点普通,但女主的声音和对歌曲的演绎都很不错,那种流浪民族的灵动和韧劲儿也体现得不错;男主太帅了,没怎么注意他演得怎么样,但是他真的太帅了,我一人血书哈利波特重拍让他来演马尔福……

综上所言,我还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潜力,思路和方向都蛮不错的,也能看出来编剧真的够用心,只是很可惜依然欠缺打磨,执行也比较差,但比起近几年的好莱坞电影,尤其是那些我实在已经找不到足够恶毒的词语去痛骂的系列电影的前传续集们,实在是相当有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