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杉姐

观银幕之光,见众生之情

01

期待《永无止境》很长时间了,一方面,它是当下国内院线少有的体育人物传记式纪录片,张伟丽作为首位亚洲UFC冠军,背后的故事,非常值得探索。

另一面,导演许慧晶的《棒!少年》珠玉在前,对这位在体育人物纪录片赛道深耕的导演,印象深刻。

我在上映的当天,就冲进影院,一整个大破防。

这位从农村一拳一拳打到国际赛场的女孩,所有的一切,比我想象中,更艰辛。

02 女王是台上一分钟

张伟丽出生在河北邯郸的一个煤矿工人家庭,因为家庭太贫穷,她从小就有改变命运的迫切愿望。

但父母都是工人,身边没有参照物,张伟丽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当一个女保安。

偶然的机会,她学习了武术、散打和拳击,17岁拿了河北省青年散打冠军。

因严重伤病,张伟丽曾退役去北京谋生,她当过幼儿园老师、旅馆前台、保镖、健身房销售等。

直到有一天,梦想的力量把她重新拽回格斗场,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世界级比赛的冠军。

在很多人眼中,她是“中国最能打的女人”,是力量和暴击的代名词。

但影片没有直接将镜头对准她的光环和荣誉,而是聚焦疫情期间,张伟丽接连两次在世界大战中失利的至暗时刻。

整部片子中,没有太多世界顶级运动员的气势,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憋屈、眼泪、彷徨无措……

那时候的张伟丽,已经30岁,全身伤病,体能下降,明显完不成老教练蔡学军的训练要求。

跑步跑到最后,需要一边哭一边被助教推着跑。

每到周四,经常会因为体力不支受伤。

比赛前夕,膝盖拉伤,直接休息了10天。

太多时刻,张伟丽被教练堵在门口,上演逼迫式训练。

此时,张伟丽和蔡学军的矛盾,被所有外力放到最大。

......

蔡学军是张伟丽身后的战略家,两个人一起从0分打到100分之后,出现关系的倦怠和分歧,是必然。

片子里,张伟丽和蔡学军有一半的时间,在吵架。只要蔡学军一张嘴,张伟丽就开始出现挫败感。

蔡学军坚信,超负荷训练,才能拿下下一个冠军。

但张伟丽意识到,现在的她,已经不能单靠“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和韧劲来打比赛了。

她需要技术上的突破,以及更专业团队的训练计划。

更糟糕的是,她最珍爱的狗,也在意外中去世。

张伟丽的心情和身体状态,一起跌到了最低点。

每天的汗水多到能从衣服里拧出来,但泪水,也一点不少。

她说,感觉自己就像个机器,每天除了无目的的训练,什么都干不了。

很多时刻,镜头对准的,是一个暴躁、敏感、无助的张伟丽,和大众印象中那个在擂台赛上拿下金腰带的女王,判若两人,触目惊心。

赛场上随时有生命危险,但赛场下,每天面对的都是“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张伟丽在纽约的赛前极限减重,镜头的窒息感溢出屏幕。

高温盐水熏蒸,之后层层裹上塑料布、棉被、帽子。第一回合就已经让她几乎虚脱,但这样的过程,她坚持了三次,痛苦到没有知觉。

生活中的张伟丽,几乎只有训练和比赛,她想家,但没时间回去。她想把爸妈接到北京,但教练不允许她分心,她只能给家里装了摄像头,有空就看,看着看着就哭。

影片中有很多平行镜头,张伟丽训练,爸爸妈妈在老家做农活。

张伟丽输掉比赛,爸爸妈妈满面愁容。张伟丽赢下比赛,爸爸高兴的高血压上来,需要跑到医院拿药。

父母早就不需要她去拿冠军改善家庭条件了,只希望她能早点退下来,踏实生活。

原来,即便是女王,也只是台上一分钟的女王。

张伟丽的金腰带背后,有汗水、有真诚、有决心、但也有团队人际协作、资金扶持......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个整个团队的协作扶持。

太多太多的人事物,在“冠军”的头衔里,失色了。

02 中式教育的利与弊

《永无止境》首先是体育人物传记式纪录片,但在这之外,也传递出“教育”“修行”等支线主题。

当中国教练团队抛家舍业,日日陪伴张伟丽超负荷训练时,国外的运动员,却在利用技术和科技,精准突破。

《永无止境》拍了三年,跟随张伟丽辗转了纽约和泰国。每到一个地区,张伟丽就会找新的团队介入赛前培训。

最明显的对比是,张伟丽在纽约。

在国内时,张伟丽因为想要一个训练计划,跟教练团队吵了不止一次,最终也没有要到一个计划。

但是在纽约,新的教练团队第一时间就拿出了她梦寐以求的训练计划。

在国内一直没有突破的综合格斗,在第一时间,就有了突破性的进步。

新教练反问国内团队,如果明知道她经常因为超负荷训练而担心受伤,为什么一定要让她超负荷训练?

新教练坚持认为,32岁的老选手,应该靠技术和智慧取胜,而非汗水。

他们找人来模仿张伟丽要对阵的选手,全方位精准定位,用太空舱等高科技体验高压环境。

甚至找来了“观众团队”,有人加油,有人嘘声,提前体验了赛场环境。要知道张伟丽在上一场比赛中,听到全场嘘声,开场就蒙了。

和在国内的愁眉苦脸的时光相比,张伟丽在纽约释放了天性,见识了新的技术,她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中式团队有错吗?没有。

如果不是坚信“每一滴汗水都是成功的基石”,不会在技术全面被碾压的情况下,还拿到过冠军。

中国教练、中国家长,很容易陷入类似“中式教育”的漩涡里,没考好,就被认为是不够努力。

但看过《永无止境》后,相信很多人会认可:教育也有逻辑,有方法。

很多时候,方法或许比努力,更重要。

03 一个运动员的顶级修行

片子中,张伟丽的低谷时期,因为遇到新鲜的团队,而出现希望。

但是新的教练团队,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张伟丽努力争取来的。

她不安于现状,拼命求一个突破,才会想学新的技术,用新的方法。

因为,一个不想求光明的人,即使有梯子,都不会爬到窗口的,内在动力,是最大的力量。

而且,张伟丽是对生活,有善心的人。

她会抱着小狗讲心事,一讲就是几个小时。

会因为爱狗去世,提起来就哭,路边的小鸟受伤了,她捡回来每天拿针筒喂奶。

她是柔软的,训练场封闭,训练时间长,都关不住她和生活的连接。在泰国的时候,她经常坐在椅子上冥想。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张伟丽指着一杯水说,这杯水是自己,因为喝下去就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要心怀感激地喝它,同理,在比赛的时候也是在跟自己打,教练也是自己,这样一来心态就更加坦然了,吵架也少了。

张伟丽的人生很小,小到只有训练、比赛、家和狗。但她在又小又封闭的空间里,找到了人生广阔的意义,这本身就是一场极致的修行。

她说她想清楚了比赛的意义,每一场都是和自己打。

《永无止境》拍了三年,在北京、河北、纽约、泰国多地辗转,最终积累下3000个小时的素材。

因为疫情,国外的拍摄,都由当地的摄影师完成。

镜头风格尽管整体是统一的,但美国的拍摄,更有“好莱坞般的电影感”,泰国的拍摄有“海岛人文”的特点。

这部分,也是小小的惊喜。

纪录片永远是“时间”见真情,厚实的镜头素材,本身就是创作者的一份无声情书。

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不仅体验到逆境重生的励志爽感,更感悟到人物内心的高低起伏,波澜壮阔,那是比赛场上的厮杀,更惊心动魄的地方。

所以,尽管《永无止境》是一部体育人物的纪录片,但仍然给我很多启发和触动,很值得去大银幕观看。

今天,张伟丽在美国纽约举行的UFC322比赛中,挑战蝇量级冠军舍甫琴科失败。

我相信看过纪录片的观众会明白,张伟丽没输过。

因为她一直都在拼命成长,拼命战胜自己。

这过程,比冠军头衔本身,更有意义。不管她接下来的选择如何,我们都祝福她,深深祝福。

大家好,我是写文10年的杉姐,

原创不易,看完文章,请记得点个赞、在看+关注。

需要❀你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