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众所周知的,特殊又必备的民生商品,书本,却往往被忽略。在很多人心中,书本,特别是除却教辅书本,她只是廉价又低毛利的情怀商品。

而在当下,当我们谈及书店的时候,所有的唏嘘与慰藉似乎都和理想主义相关,但书店,只是漂浮在理想主义者心中永不凋零的春日花园么?

电影《书店》改编菲兹杰拉德的同名小说,讲述女主角弗洛伦斯在一个小渔镇上开了一个书店,后以失败告终的故事。这个菲兹杰拉德不是海明威好朋友的那个菲兹杰拉德,而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她说“一个没有书店的小镇,也许并不想要一家书店”。极有可能是因为她自己经营过书店,所有写这出故事时,带着浓浓的自传色彩。

故事里,充满了嘲讽,或者,说是嘲讽宁勿说是宣泄失望。而我在她对失望的宣泄中,反而看到了她更加坚定地,对于书店和书籍意义的阐释。

电影的画面中,大风似乎没有停过的海边,阴郁的天气掩映着人物苍白的面色。固执又温和的女主挺直背脊,她以为,书籍筑起的高墙,风雨着不透。

而老屋书店这个小小心愿的实现,却像一闪而过的流星,也像飘在水上的纸船。但她的一念之间,却以漫天火光,温暖了也福泽了阴冷小镇上的人们,短暂,却有力量。

这样开一个书店,失败作为结局的故事,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可太多见,着实是个平凡的主题,但也正如海明威所说“只要故事真实,文字质朴干净,赞美直面压力的无畏和从容,就没有糟糕的主题”。

而我,也想借这个电影的机会,探讨下我认为的书籍的意义。

电影中说“一本好书是一位大师的精魂凝结而成的珍贵宝血,是为了超越生命的永久珍藏,书是必需品”。是啊,书籍应该是必需品,我相信这并不只漂浮在理想主义者心中的幻想。

文字诞生的开始,是为了记录,后来,更是为了创造。我不能想象,没有了创造力的生活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创造力让人独一无二,也在现在的科技背景下,让人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他们说,那是因为你是理想主义者,才会觉得创造力是重要的。一个理想主义者,企图改变他人,是徒劳的,但你要知道,一个理想主义者,想要改变自己,也是徒劳的。

他们说,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而一个倔强的理想主义者,还是企图从文学艺术中找寻一些除了活着之外,有关生命的意义,这或许是一种英雄主义。英雄主义和天真有什么区别?英雄主义比天真多了更多的勇气。

战争,金钱,政权都是可以毁灭世界的强大机器,这种毁灭的力量如果没有了创造力的抗衡,没有了勇气的抗衡,会像大火燎原一样,让文明回归原点。

而书,除了抗衡之外,更能让人浴火重生,也可以让文明浴火重生。

故事中,反面角色加马特夫人,企图用文化中心代替书店,也是她,运筹帷幄,干掉了弗洛伦斯的老屋书店,也许她是嫉妒使然,也许是控制欲使然,也许在她心里,就是不能理解,文化中心为什么不能代替书店。

书籍,不止是传播文化,传播这个词,未免傲慢,实际上,书籍安静又谦卑,他就在那里,予取予求,任由解读,甚至任由误解,每位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产生不同的代谢结果,疗愈各自的伤口。

电影中说“当我们读一个故事,我们身在其中,书的封面就像房顶的四面墙壁,她形成了一个家”,书籍不仅仅是家,是避难所,她更是药。

而往往伤口愈合后才轮得到关于勇气的讨论,一个淹没在疼痛里的人,一个像大地之母跪地求饶的人,你如何要求她内心勇气滋长?

故事中的主角弗洛伦斯,小镇深居简出的古堡主人——布朗蒂希先生,开书店时招到的帮工——朋友家的小女儿克里斯汀,他们都是先被书籍治愈,再不断滋生出反抗勇气的代表。

故事中,他们的结局却仿佛昭示了反抗者的典型结局,被驱逐或是死亡。但反抗者的勇气足以让他们连面对被驱逐或是死亡都是从容而坚毅的。

可是,书籍也不是一定要以纸质版的形式存在,不是吗?如果电子书籍也同样能有以上的价值,那书店又能有多大的价值呢?

关于实体书店的讨论,确实也一直是喋喋不休的话题,这十来年,因为电子媒介的发展,因为经济,因为疫情,实体书店倒闭的不少。数字生活确实让人们更加的便利,交流更加的高效,蔡伦造纸之后又何尝不是感受到了便利和高效。他们都只是一种媒介,一种工具,一种载体。

但实体给人带来的体验确实是虚拟无法超越的,这也是为什么虚拟世界总是在模拟现实,才能企图取代现实。看得见,摸得着这件事情,绝不仅仅是怀旧的情怀这么简单。

电影《天使之城》里面的天使所羡慕的人间,一定是能真实感受到梨子绵软质地,甜爽汁水的世界;电影《头号玩家》故事的前提也是2045年现实世界衰退破败之后。

更何况对于城市生活也好,乡村生活也好,书店也是补全公共空间完整功能的必要性场域。

在我心中,纸质书永远不会消失,实体书店永远不会消失。这些年不断碰见的,为了实习书店而坚守的人们,也在让我更加坚信这一点。

当我们的谈及肉体存续时,书籍确实是无用的,烧书取暖,也只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儿那样感受霎那的温暖。但,爱书的人,不应该为了无用而羞愧,而应该为了无用的羞愧而羞愧。

活着,然后呢?谈及生存之后,我们终究不止要生存,我始终相信,求上得中,当你不止要生存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生存。

最后,电影让我种草了一批新的书单,牙买加飓风,蒲公英酒,华氏451。当我觉得漫漫人生路艰涩难熬的时候,文学艺术总能让我觉得时间不够用,而生出对人生路漫漫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