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去世后《国际歌》响起,A听到的室内乐合奏是《Waltz with the River》,他说以后会用到。这句话其实是双关,影片中的希腊导演是安哲本人的分身或许很容易识别,事实上,女主角名字“艾蕾妮(Eleni)”的由来,也是这首主题曲的作曲家——艾蕾妮·卡雷恩德鲁(Eleni Karaindrou)。他说的“以后会用到”,意思是在这部影片之后的段落中,这段旋律会作为全片的Main Theme反复出现。

“这么多年来我们在意大利等待签证,那对年轻人一直在我心中起舞。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忘记你。”斯拜洛斯(也是安哲现实中父亲的名字,作为他影片中父亲的统一命名)试图在昏暗的酒吧弹起婚礼进行曲,不远处传来艾蕾妮砸碎玻璃杯歇斯底里的声音,“你还在等什么呢?”

临别的地铁站,街头乐队让雅各布一时兴起拉着她最后一舞,抱得那样深情陶醉,即使爱人已经离开还在回味刚才的舞步。“时间的灰烬降落尘世,不论大小,湮没一切。”不断加速的舞步让他以为快乐的时刻至少会暂留,但艾蕾妮随即身体响起警报。

二人房间里醒目的海报是摇滚诗人Jim Morrison,门户乐队(Doors)的主唱。摇滚元素也罕见地出现在安哲的电影中,无论是音乐本身,还是铺天盖地的乐队海报。冷战的阴影之下,音乐交往中民族性的东西在减少。

冷战前的新年音乐会在广播中预告了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柏林墙倒塌后,新闻里再次提到将由柏林爱乐交响乐团演奏,也是卡拉扬指挥的那版。从室内播放一直延伸到街头才出现《欢乐颂》的旋律,被救护车“滴嘟”声掩盖。雅各布坠河自杀后,合唱终于爆发在二人的客厅,艾蕾妮醒来,呼喊着雅各布的名字,又昏迷在桌上,她的手部特写像是指挥的手势,不断渗出汗水,随着音乐弱隐而停止颤抖。这是他们的镇魂曲,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All time passed, all time passing.

《河畔的华尔兹》三拍子的主题真是动听,所有不涉及到叙境音乐的地方都使用的是这一theme。音乐来自安哲御用作曲家艾蕾妮·卡雷恩德鲁,自1982年他们的相识后20多年的合作。艾蕾妮孩提时家紧邻一座露天剧场,她透过窗子可免费看电影,8岁迷上钢琴,她一边看着银幕,手指就能在钢琴上即席弹奏相对音符。1979年开启了她电影作曲的职业生涯。

The Songs:
All that you want
The true face of beauty
by 1550
Eifersucht
by Barbara Ehwald
In the Auditorium scene:
ERT Orchestra conducted by Alexandros Mirat
Piano Soloist: Natalia Michailidou
In the for scene vocals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