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这本科幻小说中有个有趣的概念,叫做“技术爆炸”,主要指智慧生物所拥有的在很长时间内才能实现的科学技术在比原来短得多(有可能远远超出原来的几倍)的时间内以爆炸形式迅速发展的现象。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只存在于小说中的天方夜谭的故事,它就是现实。我们在过去200年(甚至还不到200年)里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几百万年中取得的总和还要多的多,并且现在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发展。

  在50年前,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知道10年后的生活大概是怎样的;可是在10年前,你能想象今天的智能手机、微信、共享单车吗?同样的道理,你也不能想象10年后这个世界会怎样。也就是说,时代正在以几何级数在变化。

阿尔法围棋打败了李世石,打败了柯洁,就是技术爆炸中的一环。

  人类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就像我们无法想象四维空间(不包括时间,纯空间上的)一样,我们也很难理解几何级数。时代正在以几何级数在变化,而我们却很难去感知它,误以为不过也就是那样,殊不知,人工智能正在“革”人的命,我们都在风口浪尖上。

  失业,在所难免

  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失业。很滑稽的是,程序员们创造了人工智能,可是第一个失业的很可能就是他们。因为人工智能自己就可以写编程了,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的程序员吗?

  人工智能带来的必将是普遍性的失业。首当其冲的除了程序员,就是那些做着简单重复性工作的人,像前台人员、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清洁人员等等,还有司机,无人驾驶一定是趋势,到时候,司机们怎么办呢?

  其次,甚至连医生、律师、会计师这样的职业也会失业。为什么呢?这类工作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案例,所以年龄越大这些从业者越吃香,因为他听过的、经历过的案例越多,经验就越多。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再怎么厉害,也不能记住几千几万个甚至更多的案例,而人工智能就不一样了。

  美国就有一个案例,有个患者得了疑难杂症,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后来大家说试试AI,死马当成活马医。但是,就在大家把几千个案例输进AI后,一个解决方案出现了,按照这个方案治好了那个患者的病。在以后,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大数据全面检测你的身体状况,它会比你、比医生更了解你自己。

  也许还会说,其实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一开始看起来是造成了失业,实际上最后是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机器代替手工,但是机器也需要人来操作和维护;汽车代替马车,原来的马夫也可以变成司机;工业革命让一些农民失业,但是他们却可以进城去当工人;制造业没落了,服务业照样可以吸收劳动力;等等。

  这个观点在以前看来没有错,可是这次的科技革命却似乎有点不一样,这是一次真正用科技代替人的革命。你说机器需要人维护,但如果以后更强大的机器人出现了,没准它就可以自我维护,就算不能,它也可以让其他的机器人帮它维护。你说马夫可以变司机,可是以后根本就不需要司机了。人能做的,人工智能大部分都能做,还做得比人好。

  以后,让机器操纵机器,让机器维护机器,这都不是妄言。最后也许仍然离不开人的控制,但是很有可能做这部分工作只需要少部分的人即可。也就是说,失业还是在所难免。

  当然了,你也许会说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事情真的会变得这么严重?没错,是有这种可能,以上不过是我个人的猜想,未来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

自由意志正在消失

  我们的一切行为和理论假说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建立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举个最简单也是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民主制度。为什么民主制度可行?因为它假设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不会被别人或是金钱权势所左右,我之所以选择你当市长、当总统,而是因为我想你当市长、当总统。民国时期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为什么行不通,也是因为人的自由意志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再比如,经济也是自由意志为基础的,所以有个说法叫自由经济、自由市场,它不准人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就是这个道理。不然,市场经济怎么能运行下去?

  可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极有可能意味着人的自由意志正在消失。

  什么意思呢?很简单,看看你手机网页上的新闻就行了。手机网页上放出来的新闻,是随机显示的吗?当然不是,它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你以前看过的新闻,然后挑选出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后放出来。你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十有八九会点开来看。这样,你的自由意志是不是削弱了?

  再例如,淘宝、天猫、亚马逊推荐给你的产品,也是如此,都是你可能买的,这个时候,你点进去,就很有可能买,哪怕暂时还不需要。

  所以说,你看,这到底是你想看/买,还是媒体、商家想你看/买?大多数情况下,都变成了他们制造你的需求,然后你被套路,让你以为你有这样的需求,从而去满足需求,在这整个过程,你的自由意志是不是被削弱了。

  那么在未来,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越来越发达,自由意志的基础可能会奔溃。你在餐厅点餐,它会推荐给你你喜欢的;你用滴滴打车,它会推荐给你你喜欢的;你去做任何事,都是人工智能或大数据给你的选择。你说你过的生活,是谁创造的呢?难道是自己吗?你过的可能是一个虚拟出来的生活。

  那时候,你看的新闻其实并不一定是你想看的,你买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想买的,你吃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想吃的,甚至你选的总统也不是你想选的。例如你本来想选希拉里,可是人工智能告诉你,你的仇人也选了希拉里,这个时候,你就转向选了特朗普。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增强你的非理性意志,减弱你的自由意志。这也是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困扰之一,而且这个问题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但是,大家也别担心,事情没有这么糟糕。我们的生活从整体来看,还是我们创造的。第一,我们的爱好其实是多变的,可能今年我喜欢这个,明年我就喜欢那个了,这个改变人工智能暂时应该还无法预测到。第二,我们都会有腻的心理,东西再好吃,吃多了也只会产生负效用。物极必反,当看多了某个东西,你反而会不想再看了。

  共产主义的实现

  既然已经开了小小的脑洞,那就让我们再往前幻想一下未来我们可能发生什么。

  大部分人失业后,没有了收入来源,我们还怎么活呢?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机器人创造的价值由人来享受,失业的人可以由国家来养,那个时候,可能真的就实现了共产主义了。(好奇那个时候经济学会变成什么样的理论。)

  第二种情况,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人工智能,它可以代替你去工作赚钱,去做家务,而你什么都不用做了,这也实现了共产主义。

  当然,在这之前,人们必不可少地要先经历失业的痛苦,不管是由国家来养失业者,还是人人都拥有一个人工智能,都是需要时间,这种阵痛期是在所难免的。但你放心,虽然道路曲折,前途还是光明的。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人在本质上除了拥有生命,其他什么都没有了。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人们剩下的只有生命,说白了,就是时间。

  人人都是哲学家

  这就是我的第三个猜想。在未来,人们无须工作,或者说不用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拥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这必将是一个哲学、艺术、文学高度辉煌的时代,还包括宗教。

  在那样一个每个人穷得只剩下时间的时代,必定有大量的人会去思考人生从而成为哲学家,去投身绘画、音乐、电影而成为艺术家(尽管AI已经会写歌,但是在艺术方面它绝对不会战胜人类),去写小说、诗歌、散文而成为文学家。而剩下一部分无所事事的人,要度过漫长的人生(未来每个人活到100岁不是梦想),只有通过信仰,也就是宗教会崛起,会涌现出各种新的宗教。

  我这里说的宗教是从广义来说的,未来要形成一个宗教会很容易,比如你去听《罗辑思维》,你觉得罗振宇说的对极了,他就会成为“罗辑思维教”的教主,让你心甘情愿地把时间花在他身上。又比如说你爱听《晓说》,你喜欢高晓松,你觉得他说的好,他也会成为“晓说教”的教主。总之,各种小型宗教会如雨后春笋,只要有人信你。

  你会说,那这会不会就是人类文明的终点了?人类文明是不是不会发展了?不是的,刚刚其实还漏说了一点,那就是科学和技术还会不断发展。你以为技术爆炸只是这三两百年的事?绝对不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一定会进一步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只要科学技术还在发展,人类文明就不会有终点。人类技术爆炸还在开始阶段,就像宇宙才刚刚大爆炸,接下来会有什么,谁也无法猜测。

  风险如何应对

  说了这么多,有痛苦的也有美好的,最后我想说说这里面的风险。“人工智能威胁论”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想想,在无人驾驶的车上,突然系统被黑客入侵,把你载到河里,或者朝着大楼撞上去那可怎么办?又或者即使没有黑客,系统发生错乱,你家里的机器人有一人喂你吃毒药或者举着菜刀砍你怎么办?这是很多小说或科幻电影担忧的地方。

  所以,在阿莫西夫的科幻小说中,有机器人三大定律:

  一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

  二 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 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后来阿莫西夫又加了一条了第零定律:

  零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可是,这几条定律真的有用吗?未来的魅力,真的就只在于未知,未知代表着一切皆有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