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刀门传奇》差不多有两三个朋友和我推荐,冲着赵本山老师,我也是铁定要追的,毕竟春晚一年不如一年的拉跨,群众们对于赵本山老师回归的呼声一年高过一年,也没见他再上过春晚的舞台。所以能亲自出山来拍戏,其稀有程度及噱头确实是足够了。

...

本来带着致敬的精神进来,彻底入坑的名场面却是在菜花婆婆绑架了德柱和小柔来鹊刀门找西门长在要赎金,被西门长在误会是相亲的对象,那句对着已经被击昏的菜花婆婆(长在误会成绊倒在门槛上摔晕):“你瞅瞅,你这体格还张罗要孩子?”戏剧冲突和包袱抖的恰到好处啊,那种被人戳着胳肢窝的酣畅淋漓的笑,终于释放了出来。痛快极了!比最近那些差着火候的隔靴搔痒式烂梗来真的是太解气了!果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老赵啊,你可回来了!我可想死你了,我的老baby!

...

虽然被好多人诟病为小品式剧情,可是就算是小品,市场同类型的作品也早已经自赵本山之后绝迹了。这部剧可谓当今题材最为新颖,角度最为草根的武侠剧了。而且不光是赵本山的老配方,还有武打方面的认真,比起飞来飞去的那种魔法攻击小魔仙武林,《鹊刀门传奇》里的武林真的可谓是拳拳到肉了,打的很真实,打的很洒落。我们的武林不再是带着脂粉气的仙气飘飘,而有了阳刚男人味。不是脸,而是一招一式的干净利落,动作设计潇洒帅气。服化道也做的落地,看着就觉得这是活生生的武林,带着烟火气带着人味的武林。

...

但是徒弟们实在是无法接的住赵本山老师的戏,这个问题还挺突出的,看老赵我觉得演戏的分寸和现实的对照把握的刚好,自然而舒服,几个徒弟很明显就跟不上了,不论是包袱还是表情的演绎都能看的出演的成分,要不过于浮夸要不过于拘谨,更不上老赵的节奏。几个出戏的地方很明显都是他们本身演技的缺憾。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后面的剧情中,老赵总是各种理由出走,要不住后山了,要不就是代理掌门,出境的镜头实在不多。除了老赵的部分,其他几个徒弟再没有给我那种酣畅大笑的感觉。也就宋小宝找人打西门长海结果阴错阳差之间被自己找来的人给揍了,这段又让我大笑了几秒。之后,就流于平淡叙事喽,不过瘾啊,老赵!

赵本山就是有这个能力,所有人都说他俗,可却没几个人能传承他的俗,也真的成为了江湖传说了,那个巅峰看的着,却再没人能登上去。其实私以为赵本山的精神内核其实和周星驰是很像的。虽然表现形式南辕北辙,但其核心都是小人物的智慧,都是烟火气里的柴米油盐。他们自草根而来,顿悟与咸鱼,升华与艺术。用普通人的脚踏实地的卑微固执的,孤勇的,甚至是自虐式的去撼动虚妄的精英主义。那种仰望,那种渴求,那种深埋黑土却渴求白云的信念,一直流淌在每个普通人的内核中。所以他们一面奸懒馋滑如泥鳅一般的油腻于人世间,一面也能出其不意的成为精神的脊骨。这样一种自下而上的勃发,总是能令人感同身受的动容,也最是打动人心。可是世俗的智慧各有各的悟道,靠学靠教靠模仿,终究只是只得其形而难得其魂。非得自己自泥潭中的顿悟灵光才能走出一条道来。所以他们都只能是传说。

最后,真的很感谢《鹊刀门传奇》让我久违的大笑,感谢赵本山老师还能让我再次看到他的作品!并衷心希望,这份烟火气能一直缭绕在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