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生不爱创作,以黑吉卜力输出为己业的押井守,曾一语中的,形容过宫崎骏动画之优势所在:没有人会飞,但所有人都可以在做梦时,体验到飞的感觉,并信以为真。
科长继续写道,“人类是不是由鸟变来的?这个有待生物学家考证。但运动镜头确实会给观众带来生理快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电影最喜欢拍追逐戏,像《007》系列电影里的汽车、摩托车追逐,《碟中谍》系列里的跳楼,或者武侠片里的飞檐走壁。电影的发明,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就是人类一直在寻找某种方法,来记录和表现我们身处其中的现实世界。”
假使你已经对港片和好莱坞的飞车戏,大陆电影的潜水戏之举动,有深度疲乏,那么,飞翔依然是相当高级的“运动体验”。除了擅长飞翔的运动,像宫崎骏在《千与千寻》表现海面上的列车,其拟真体验,同样令人难忘——恍然之间,如同与那些透明状的影子乘客为伴,观众与小女孩都像置身梦中奇境。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开头,则有表现失火现场的空气蒸腾,氛围紧张,整个画面都在燃烧,似乎要溶化一般。少年在人群中飞驰穿梭起来,此等大场面,若在真人影史名片中,它会被描述为——只能烧一次,烧完就完了,失败了就失败了。真要再烧一次,制片人要自杀。基本上,开片这一场大火,感受度也是跟飞了一样,是驾驭想象的流畅真实感。
火之艺术一上来,就是宫崎骏动了真格,不用铺垫,无需遮挡。我开始盘道,宫崎骏该不是想把火、水、木、金、土几种物质元素,全部展示上一遍——结果几乎就是了。每进入一层异世界之后,似乎没有特定的触发机关设定。时而海洋,时而天空,时而西洋高塔,是建筑于宫崎骏的意识流之上。摇摇欲坠之际,也是回到现实之时——这不就是寻常人,有事没事,都会做的“梦”嘛。
有人也会从找妈的情感角度,认定影片是一个单纯不过的思亲故事。可是,从大陆独有保留下来的日本原译名,它是一本完成于1937年,流行于1945年战后的启蒙读物。有这个重要时间跨度在,加上电影首尾,讲《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宫崎骏对二战形塑现代日本的思考,并不为过。
角色上,原著小哥白尼与舅舅,也呼应了电影里的真人与老舅。只是,不同人手持的历史版本不太同,从极简化到太学术,必然都有。好比有人提到日本,只会想到鬼子,有人会认为,手持能剖开一切的《菊与刀》,有人则会引入深度研究大部头,从幕末倒幕明治大正昭和平成讲到令和,令人畏怯。
电影并非严丝合缝的教材指南,能与现实嵌套。仅能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形状与轮廓,同历史的痕迹,貌似相近,有趋同之势,及至于细节上,实不必太过认真。比如前面提到了的,它有为了作画的纯粹炫技展示。又有,在爬高塔处,鹦鹉大王为何要像《指环王》那样砍掉楼梯呢,乃至穿越地道,还有黏腻油滑的爬虫行走。这些无非从故纸堆里,找到草木人间之类的凭证,也是老人家拉拉杂杂,觉得这里哪里都该上几笔,多几幅原图的创作惯性使然。
电影印象较深的,还有母亲选择回到她的世界——那场大火的开头。当一个少年懂得区分生命的实然(母亲会离去)与应然(永远思念着母亲),如同宫崎骏这样贯穿一生去思念。母亲的殊途选择,不如说是他放开思念之手的选择。有这纠结了大半部程的理性选择,它已凌驾于大多数动画片,甚至是真人电影。
再一深刻印象,是给苍鹭配音的菅田将晖,不仅魔性横溢,还个性十足。联系及华语动画片的配音观影体验,令人忧思动画制作,的确是要依托工业的——哪怕是在声优献声的环节上,不能以现实名气,来代替角色人物的真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