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剧场杀回,今年第二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如同一把尖刀笔直扎中软肋,看完四集老泪纵横。
而这才仅仅是开始,不敢想这部剧该是多么高的天花板。
来,展开说。

一,亲情根里长出的有血有肉的悬念感
本格故事最重要的要义之一,一定是悬念感。
刑侦/悬疑影视剧(乃至综艺)太多,路径过于重复、模式过于同构,越来越难真正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频繁抛疑团抛悬念,却很难产出有效悬念感。
我们说过很多次,悬念和悬念感不是一回事。
没有代入感、刺激感、共鸣感之下的“硬”悬念,就像一排完全和我无关的问号:路上的车是一百辆还是一百零一辆,外卖小哥的大姨的三叔的七舅姥爷是谁,白糖罂的果壳上有多少个点,这些我属实完全不关心。
无关的悬念堆砌越多,观感反而越累。
而《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相反。

这部剧的浓烈吸引力,皮面上、在于诸多小悬念小勾子细密构建出的“连环烧脑模式”高品相,步步转折时时悬念层层谜团,好看;
骨相上、在于浓烈的情感共振属性。
前者,比如荣梓杉饰演的少年小七,上线时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偷偷钱包,他的见义勇为不是高喊不是报警、而是“去偷小偷的钱包还给失主”。
这个“反偷小偷”就很有意思,新鲜。
他被误会、不敢和警察说身份名字,他被所谓姐姐领走的一连串奇怪反应,每一步都新鲜,铺满有效悬念。

所谓有效悬念,从不是大而空疏罗列问题即可。
一则,乍看异常、但又能有合理解释;
二则,横向细节环环相扣、纵向情感层层共鸣。
比如这少年为何反偷小偷,一则,他本是被拐进贼窝的可怜孩子,从小被逼做贼,自带一身“偷艺”;

二则,他不忍看小偷偷走带娃看病的母亲的钱,挺有偷“德”,逃出贼窝未遂、危险千万端,但依旧有良善一面。
三则,他是没家的孩子,和自己可怜的小伙伴无数次幻想过“有个家”、幻想过“我妈妈是什么样的”,看见带着孩子的妈妈,观感格外不同。
此处写他偷回小偷的赃物还失主,既是不着痕迹为他的凄凉身世埋伏笔,也为下文他和“假妈妈”的真亲情不动声色做铺垫。

后续小七成为“边杰”进入金家,老金和所谓姐姐乍看简直是完美继父继姐,比真血亲还亲;但故事中处处冒悬念:他们为啥明知是假、还要领一个假孩子回家?
三年前边杰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到底会不会对小七不利啊?
镜头数次浓墨重彩出现老金的花盆,那一盆君子兰或者说金家花园里究竟埋着什么秘密?
这些悬念很抓人,一是叙事手法的高明,二是浓烈的情绪共振吸引力。
不仅仅是“未知”而已,而是“让人特别关心特别想知道的未知”。
看完四集,这部剧对我来说根本不仅仅是本格推理的智力快感,我甚至觉得真实和虚构之间的那堵墙都被完全打破。
很担心小七是否有危险,很牵挂豆豆,你究竟在哪你爸找了你好多年。
天涯路远、人世苍茫,孩子啊你在哪里。


一则,她精神状态有异样,合该有易于常理的表达;
二则,三年一瞬,她或许永远停在孩子走丢的那一天,上千日夜反反复复无休无止的煎熬、都长长久久反反复复停在那一天;
三则,至悲至乐大事和寻常的“饿了吗”之间的对比,可怜老母,关心的依旧是一餐一饭:孩子你冷不冷饿不饿。生死鬼门关几遭、离别数载,依旧是家常的“中午吃了什么”。

以前不知道郭柯宇这么会演戏,懵懵懂懂失态辨认孩子时的眼神,既有认知偏差的怪异、又有心心念念的牵挂。
批着“疯”的极端外衣,但打的是普遍的亲情共振点,让人无法不动容。
(全员都超会演,荣梓杉小小年纪表现这么好,简直是天降紫微星)

三,无父无子、如父如子
老王和边杰(小七)这一碗面,又让我唏嘘好久。
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是兵和贼。
小七是小偷,小七还是被动冒充边杰的冒牌货,老王是警察,拆穿伪装、揭露真相,兵抓贼天经地义。
但故事不是如此简单,冒牌货不是小七主动想领,而是边杰的家人非常奇怪,反倒是心智不全的边杰妈妈才像最正常的那一个;明面上“好极了”的一家人,不知道究竟藏着多大的雷。

小七假装倒下打翻水杯浸湿作文本、假装手指受伤,小小年幼过于有手段;自幼不幸,混迹恶魔窟、被迫练就一身“反侦察”本领。
假编一套“和我们称兄道弟带我们吃饭给我们下迷药”的说辞,捡到钱包并归还、大概是他偷钱包时有过的幻想;“他和我们称兄道弟”,大概是这个半大孩子组成的奇怪社会团体中,对年纪和身份认同、对友情和人情世故的错位混杂集合体。“他给我们下迷药”,那大概是在罪恶环境中常听常见手法之一。

老王和小七之间的第二层,则是无父无子、如父如子。
第四集小七叫醒老王,救他一命;与其说是老王物理层面的危险,不如说是心理层面的崩溃和绝望,长长久久相待相寻,日日夜夜折磨颓丧。
白发侵两鬓,经年空怅惘。
老王找到一个“疑似豆豆”但又不是的那段戏,太过在意而忐忑、太过希冀而痛苦,进门前的近子情怯、进门后的痛苦唏嘘,像不敢惊醒最好的一个梦,又像摇摇欲坠将破未破的最后一口气,很动人;

第四集中,老王在小七救同学妈妈、救自己、救边杰妈妈等数次大事之后,认定孩子行为有亏但本心良善;赠予他豆豆的生日“从此以后4月11日就是你的生日了”,二人从“兵与贼”的敌对提防、走向“无父无子、如父如子”的亲密。
就像在世间游荡已久的孤魂野鬼,终于有了一个虽假尤真的家。

舒心结语
这篇稿子写得很慢,因为哭崩了,擦完眼泪擦鼻涕。
每一集结束有寻亲信息,第一眼我下意识以为是小朋友,仔细一看出生年月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三四十岁了,几十年过去、家人依旧未等到孩子归来。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动人,归根结底是一句自骨肉深处的呼唤。
愿世间流离失所的孤独灵魂,都有家有爱有团圆。